来自 45 个国家的 550 余名嘉宾在上海达成共识:面对全球性挑战,开放合作不是选择,而是唯一出路。
" 创新是竞争中的‘新通货’。" 在 2025 浦江创新论坛的开幕式上,瑞士工程院院长贝努瓦 · 杜比院士的这句话点明了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
9 月 20 日至 22 日,以 " 共享创新 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 " 为主题的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这一已连续举办 18 届的科技盛会,今年创下规模之最:45 个国家和地区的 550 余名嘉宾齐聚张江科学会堂,包括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图灵奖等得主。
与往届相比,2025 年浦江创新论坛不仅在参与规模上创下新纪录,更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多项创新尝试。
论坛首次设立 " 预见未来展示区 " 和 " 共享未来体验区 ",让参会者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在 " 共享未来体验区 ",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的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 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参与者。
青年科学家在本届论坛上崭露头角。论坛特别设立 " 青年特别讲席 ",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展示平台。来自超材料领域的青年创业者钟豪章表示:" 浦江创新论坛可以助力结识更多前沿领域同行,开展思想碰撞;同时借助论坛搭建的桥梁,与医疗、能源、AI 等领域建立合作,进一步释放超材料的工程化与产业化价值。"
作为论坛重要组成部分,InnoMatch 技术转移大会面向全球发布 10000 余项技术需求和 2000 余个人才需求岗位,企业投入资金超 200 亿元。这些需求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 20 多个前沿领域。
大会首次打造 " 技术交易集市 ",瑞金医院 " 无创血糖仪 "、农科院 " 灵芝孢子油软胶囊 " 等产品现场推广。而 " 转化门诊 " 作为特色服务板块,为企业和科研团队提供 1 对 1 咨询与全流程陪跑服务,累计对接项目 374 个,已有 19 个项目进入准概念验证阶段。
03 国际合作:从 " 一带一路 " 到全球脑科学计划
论坛期间," 一带一路 " 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巴基斯坦、马里等共建国家以及 WIPO、UNESCO 等国际组织的专家齐聚一堂,共绘创新蓝图。
在脑科学领域,论坛开幕当天举行的 2025 介观脑图谱国际研讨会宣布 "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 " 成立,并发布相关白皮书,标志着科学界正式发起 " 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 " 大科学计划。
主宾国白俄罗斯与中方联合打造 " 中白科技创新年 " 系列活动,通过合作项目签约、共建机构揭牌等环节,深化两国科技领域务实合作。
为促进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论坛同步举办全球创业投资大会(WeStart)及全球技术转移大会(InnoMatch)两大活动。
05 未来展望:从 " 初步连接 " 到 " 共同构建 "
瑞士工程院院长杜比院士在论坛上提出,希望未来上海能够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实现从 " 初步连接 " 到 " 共同构建 " 的跨越。他倡议各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从小处着手、从具体领域切入,在合作实践中逐步增强互信。
氢能领域专家董震教授在论坛期间分享了氢电耦合技术的发展前景。他指出,氢能有望从 " 补充能源 " 向 " 主流能源 " 转型,未来可在下一代新型电网、低空经济场景化融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副主任高昆在 " 一带一路 " 研讨会上分享的中泰绿色无人智慧矿山合作案例,使泰国企业成本下降 50%,展示了科技创新合作的巨大潜力。这一成功模式计划在东南亚地区复制推广。
而 "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 " 的成立,则预示着全球脑科学合作新纪元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