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方网 17小时前

科技赋能于桥水库清淤 淤泥变宝助力生态双赢

主播:作为天津人民的 " 大水缸 ",于桥水库的清淤试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项投资 5.728 亿元、工期 967 天的工程,不仅用科技手段破解了水下清淤难题,更让昔日的淤泥 " 变废为宝 ",为水库水质提升和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来听记者郑璐的报道:

工作日一早,中交天津航道局项目负责人布如猛来到于桥水库东部清淤试点工程项目现场。此时,9 艘环保绞吸船正在有序作业。

(现场压混:目前我们所处的区域是我们库东的码头,我们清淤的面积 10 平方公里,占库区的 10% 左右……淤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指定的堆沉区,我们清淤的方量是 727 万方,现在已经清了将近是 600 万方,预计国庆节左右施工完成。)

于桥水库在 1983 年被纳入引滦入津工程,成为以城市供水和防洪为主,兼顾农业、发电、养殖的 " 大水缸 ",年均向天津供水 10 亿立方米。半个多世纪以来,水库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清淤。2024 年 4 月,三年于桥水库清淤试点工程正式启动,计划对坝前和入库河口区域清淤约 771 万立方米,淤泥量可填满 3000 多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传统的清淤方式是 " 排水挖泥 ",会浪费 3-4 亿方饮用水并破坏生态。如何带水作业成为关键。中交天津航道局于桥水库项目技术负责人徐发祥说,他们这次将围海造陆用的环保绞吸船改造成适用内陆的设备,像 " 水下吸尘器 " 般,在 4.5 米深的水下,精准吸走 60-80 厘米厚的淤泥。

(录音:我们的环保绞吸挖掘船是自有的,运输到我们的施工地点,然后进行组装下水。每小时可以达到 450 方左右,相当于一天我们可以吹起一个标准的足球场。)

清淤后的淤泥处理也是核心。在水库东侧的淤泥堆积区,项目负责人布如猛指着一片塑料薄膜说:

(录音:相当于冬天衣服收纳起来的时候装在一个密闭的收纳袋,用真空泵把多余的水和气一抽,达到压缩的目的。两个月的周期能处理 100 万方到 200 万的淤泥。)

值得一提的是,处理后的淤泥也有大用途。检测显示,淤泥内部有机质含量比普通土壤高 30%-50%,堪比东北黑土。布如猛说:

(出录音:我们北侧已经长了很多水草,跟草原一样,那些都是已经是把淤泥吹进去修成坝梗,最后把水再放进去,再种水草。目前 80% 左右的淤泥在前置库进行从资源化来利用。剩余的 20% 在乡镇区堆存起来,因为土富含氮和磷,将来可以结合着将来高标准农田做农田的修复,或者矿山修复完成之后,进行一个种植土重复使用。)

目前,清淤工程已明显改善了于桥水库的水质,从过去的 4-5 类水提升到 3-2 类水,蓝藻和水草大面积繁殖的情况显著减少。接下来,项目还将通过智慧工地、无人船巡查等积累数据,为后续库区治理打好基础。(记者郑璐)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