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患者居家康复,仍需要专业护理怎么办?子女工作繁忙不在身边,老年人生病需要输液、打针换药处理伤口,往返医院很困难怎么办?
随着时代发展,一种新型护理方式—— " 网约上门护士 " 在各地悄然兴起。记者走近 " 上门护士 ",了解他们的工作。
" 上门护士 " 的日常工作
夏日正午,在阳光下烘烤了半个多小时,汽车内像蒸笼一样,车座和车把都是烫的。身上的棉布护士服有些厚,徐瑞的后背被汗水浸湿了。
刚刚完成一单上门注射。来不及休息,徐瑞拨通了下一单顾客的电话。
这个订单是为一位 80 多岁的老人上门输液,老人家住东丽区,驱车 30 多公里,行程约 40 分钟。和顾客电话再次确认服务项目、约定好时间后,徐瑞开车上路了。
汽车就是徐瑞的移动 " 医疗箱 ",后备箱里放着每天需要的注射器、胃管、尿管、生理盐水等,他要每天检查,确保均在保质期内,保证当天的用量足够。
驱车 40 分钟后,徐瑞到达徐奶奶家。
除了戴上发套等防护用品、拿好器材外,徐瑞还会带上几个塑料袋,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完成工作后要带出顾客家中。
按响门铃的一刻,徐瑞穿上鞋套,打开胸前的记录仪,上门的全过程都将被记录仪拍摄下来,并同时上传至后台,一旦发生纠纷将是最直接的证据。
86 岁的徐奶奶患有脑血管疾病,半身不遂,意识也不是很清晰,最近几天,徐奶奶发烧,被医院诊断为炎症,需要输几天消炎药。可儿女也年过半百,每天带着老人去医院难度很大,便在网上预约了上门服务。
输液的药物是医院开具的,仔细检查药物及医嘱后,徐瑞让徐奶奶的家属签署了一份 " 居家医疗知情同意书 "。用碘酒擦拭生理盐水瓶口后,注入药物,准备工作完毕。
告知输液完成后拔针的细节,处理完垃圾,徐瑞告别徐奶奶一家,继续赶往下一位患者家中。
在护理院做护士
徐瑞是黑龙江人,因为姥姥住在天津,他和姥姥在天津生活到 12 岁,又返回黑龙江。
徐瑞毕业于黑龙江一所护校,当初选择专业时,原本报考的是药剂专业,但因报名人数少,专业取消,他便转到护士专业,那时的想法是男护士少,将来好就业。毕业后,徐瑞考取了护士资格证。
2019 年,徐瑞应聘到厦门一家护理院工作,在那里开始了和老年人打交道的经历。护理院是集医疗与护理于一体的机构,患者大多是生病无法自理的老人,除了提供医疗救治外,护士还要为老人更换尿管、胃管、打针、换药、整理被褥、洗澡泡脚,甚至擦屎擦尿,老人出现危急情况,护士也要参与抢救。
这份工作比徐瑞想象得还要艰难,便秘是老人的常见症状,无法排便时,护士要用手为老人清理;有的老人病情危重,护士常常整夜守护不能合眼;不少老人会发生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为老人清理被褥、洗澡、更换纸尿裤也是护士的日常工作……
护理院的工作又脏又累,最初,徐瑞有些抗拒,但时间一长,他渐渐喜欢上了和老人相处。" 老人们都很单纯,像小孩子,也很关心我,有的时候我没吃早饭,老人就拿出各种吃的给我,把我当成他们的孩子一样。" 作为那家护理院唯一的男护士,徐瑞很受老人们欢迎,和老人在一起,工作繁忙,但心境简单。
对于徐瑞来说,面对熟悉的老人离世,是他最难过的时刻。" 和老人们渐渐产生了感情,他们突然离开,心理会很压抑。" 但徐瑞又觉得,自己帮助到了老人,陪他们走过最后的时光,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我总在想,有一天我也会衰老甚至生病,那时候一定希望能遇到一个好的护士来照顾我,站在这个角度考虑,我会给予病人们足够的耐心,尽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在护理院工作了三年,徐瑞掌握了扎实的医疗护理经验,具备了处理医疗情况的能力,和老人相处中也逐渐磨炼了性格,原本有些急躁的徐瑞变得细心又体贴。
"网约护士"需求量上升
2022 年,徐瑞的母亲来到天津工作,因为想离母亲近一点,加之从小生活在天津,对这座城市熟悉又亲切,徐瑞从厦门辞职来到天津。
最初,徐瑞想在天津找份挣钱多的工作,为结婚做准备。他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医美行业,虽然收入可以,但徐瑞并不开心,他更想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于是,徐瑞应聘了 " 助医宝护理站 " 的上门护士,从事居家医疗护理工作。这家护理站的创始人王中原抓住了 " 看病缺乏陪护 " 是很多老年患者的难点、痛点,于 2021 年创建助医宝,正式进入了陪诊行业。3 年多前,看到上门居家护理的需求,护理站增加了居家医护业务。
创始人王中原说,上门居家医护的需求者多为生病的老年人,子女工作忙碌不在身边,有些老年人又不愿意住养老院,一旦生病,上门换药、打针、换胃管、尿管等日常护理成为了这些老人的首选。此外,也有年轻人出院后短期康复会选择居家医疗。
安全是医疗行业的重中之重,招聘 " 上门护士 " 的要求很高,王中原介绍," 上门护士 " 必须具备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士资格证,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要具有独立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具备比较全面的临床经验、风险评估能力和应急处理技能。
上门前的审核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环节 , 客户预约了上门医疗项目后,护理站工作人员会对预约者的诊断证明、药品来源、医院处方等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才会安排上门医疗服务。此外,护士要佩戴记录仪,记录上门医疗的全过程,并同步后台储存记录。
王中原体会,近年来," 网约护士 " 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助医宝护理站 " 的居家医护订单量从最初设立时每月 10 多单,上涨至如今每月 400 多单。
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2025 年 3 月,徐瑞加入 " 助医保护理站 ",成为一名专职 " 上门护士 "。
和在医院做护士不同,徐瑞每天要自己开车上门,客户分布在天津市的各个区域,他要根据派单提前安排好路线,每天,徐瑞平均开车 200 多公里,完成八九个上门医疗服务。
正常情况下,徐瑞每天从早上 7 点半工作到晚上 17:30,一个月休息 4 天,但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有的老人突然咯痰,家人不会处理;有的患者胃管脱落,不处理无法进食;有的病人伤口进水,不处理可能会发生感染。徐瑞坦言,下班后已经非常疲惫,接到护理站紧急派单会有瞬间的抵触,但想到不去处理患者会发生危险,他基本从不拒绝。
做上门护士 5 个多月,徐瑞上门医疗服务 1000 多次,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体会到了价值感。
陈爷爷的孩子在网上预约了清理褥疮,接到派单后,徐瑞上门服务。处理伤口要给老人翻身,第一次翻身时,陈爷爷下意识用手抓徐瑞的脸,差点把他的眼镜片捏碎。
连续为陈爷爷处理褥疮两个多月,徐瑞也和孙奶奶渐渐熟悉,他了解到,陈爷爷生病前脾气很好,生病后变得古怪,经常无意识打人骂人,孙奶奶也非常痛苦。经过徐瑞的治疗,陈爷爷的褥疮一点点好起来,孙奶奶也在徐瑞的安慰下开朗了很多。
徐瑞还记得一个 42 岁的患者,独自一人在天津治疗子宫癌," 她躺在一个小旅店里,很憔悴,看着令人唏嘘。" 见惯了生老病死,徐瑞更能体会到人间冷暖,知道这份职业的重要。
徐瑞对自己的医疗技术很有信心,他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但偶尔也会遇到客户的误解。
一次,徐瑞上门为一位老人插胃管,老人意识不清,一直在喊叫,因为下胃管时要经过气管,老人一喊就容易插到气管里,只能重新操作。徐瑞试图安抚老人情绪,尝试了几次终于成功了,但老人家属却表示不满,拒绝交费。
偶尔遭遇客户的不理解,或看到境遇困难的患者,或得知曾经服务过的病人离世,徐瑞难免被负面情绪影响,这时候,自我调解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下班后,和爱人聊天成为徐瑞排解压力的方式,他的爱人是一个红娘,同为服务行业,夫妻俩相互倾诉、鼓励,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
(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