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5分钟前

战略与产品,到底是什么关系?

文 | 沈素明

说实话,我听到这种话,就知道这家公司凶多吉少了。

因为,产品不是落地战略的工具,而是战略的原型。

战略说的是 " 我们相信什么,想赢什么,愿意为谁提供独特价值 ";

产品,则是这份判断,在市场上活生生长成的模样。二者的关系,不是 PPT 里的上下游,而是企业核心认知在现实世界的两种投影。

我技术出身,知道做一个能用的东西有多难;后来自己做公司,也算知道资源怎么分配才叫不浪费;现在做咨询,有时候看一家企业产品线怎么排、产品经理怎么开会,我就知道:这家公司有没有战略,根本不需要再听一句高层汇报。

为什么?

因为产品,暴露战略的真心。

我曾经把战略和产品看作企业内部的两个独立部门,一个负责上游决策,一个负责下游执行。但后来我发现,这个认知是错的。战略、产品、顾客,这三者其实是同一个价值在不同层面的三种表达。

战略,是企业内部对价值的抽象判断和选择。它是一种信念,一种对未来的押注:我们要为什么样的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创造什么样的独特价值。这是一个头脑中的哲学命题。

而产品,则是这个抽象价值判断的具体化。它把企业内部的价值想法,变成顾客能够看见、触摸、使用、感知的具体形态。产品就是战略的肉身,是它的血肉、骨骼、皮肤,是它活生生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证明。

顾客,则是这个关系的验证者和完成者。顾客不需要读企业的战略文件,他们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直接感知到企业的价值判断,从而理解企业的战略。顾客对你的战略的认知,不是来自于 PPT,而是来自于产品体验。

可见,这三者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企业制定战略(抽象价值判断)→ 设计产品(价值具体化)→ 顾客使用产品(感知价值)→ 理解战略(建立认知)→ 形成客户关系(商业闭环成立)。如果顾客从产品中感知不到清晰一致的价值,那说明要么战略本身就是空洞的,要么产品没有准确地具体化战略。

简单说就是:战略想什么,产品做什么,顾客就感知什么。这三者,必须一致,商业才能成立。

反过来,那些战略真正清晰的公司,从来不会需要 " 让产品理解战略 " 这个动作。他们的产品,就是战略写在市场里的语言。功能优先级怎么排、视觉风格怎么定、服务闭环怎么走……每一个细节都在说:" 我判断这个价值最重要。"

我见过太多战略模糊的公司,他们的产品线就像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精。

一个做智能家居的创业公司,他们的产品设计惊艳,硬件手感一流,软件交互流畅,单看产品,绝对能打。但他们的高层战略却一直在 " 做高端品牌 " 和 " 走性价比路线 " 之间摇摆。结果就是,他们的高端产品定价高,但功能和生态跟不上,没人买单;低端产品为了降本,牺牲了部分用户体验,又砸了自己的招牌。

这套产品,让消费者完全无法感知到任何清晰的属地。它既不属于高端市场,也无法在低端市场立足。最后,这家公司没有死在技术上,也没有死在资金链上,而是死在了内耗里。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为谁而战,为哪一种价值而战。

你看,一个成熟的战略,不是几句口号,而是能穿透所有产品变量的判断力。

如果要转型做企业服务,那对接方式改了吗?产品价格机制改了吗?客户支持机制、版本节奏、功能颗粒度、交付周期,统统要变。如果产品一动不动,所谓的战略转型,就是一句自我安慰。

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产品已经在做什么。战略是对产品和市场方向的前瞻性选择与验证,二者必须同步显现。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战略?看产品就知道。它有没有对某种客户价值做明确选择?它有没有体现出一种一以贯之的资源分配思路?它有没有形成和组织能力之间的协同?如果没有,那就别说有战略——可能只是有一堆目标,一堆自己说给自己听的,美好的愿望。

我讲这些,不是为了抬高战略,也不是为产品叫屈。只想提醒每一个在做决策的人:战略不是抽象的 " 意图 ",而是具象的 " 选择 ";而产品,不是战略的后勤部门,是它真正的战场。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