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不止读书营开始招募了。
如果你想要和喜欢读书的小伙伴一起共读好书,让阅读跟更体系;如果你想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你想让自己学会输出,欢迎加入。
如何加入?(9 月 30 日前还有优惠)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最新一期,鲁豫找来了窦文涛,聊了聊他们认识的这三十年。老友相聚,他们双方都更放松。
窦文涛不用像在《圆桌派》里一样照顾嘉宾,把握话头,他那些假装的油嘴滑舌做低伏小都可以暂时放下,很罕见的,我看到了一个更孤独更坚硬的窦文涛。鲁豫也可以更轻松的同意或者不同意,一切早就准备好了。不论说什么,他们都可以接住对方。
这期节目将近三个小时,他们谈了很多很多话题。下面,记一下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1
鲁豫说自己是工作圣体。生活的一切都围绕工作展开。显然,鲁豫对自己的工作是喜欢的,并且愿意持续做下去。
窦文涛不同。他说,自己最想退休,只不过还没有赚到足够的钱。如果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赚到一大笔,那就不工作了。
话是如此,窦文涛在工作上的自我要求其实很高。他说自己是一个勤奋的懒人,要么什么都不做,一做,就要倾尽全力。
比如,他做《圆桌派》,不仅是主持人,节目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要参与,都要关照、打磨。所以,产出不了太多。
这样说来,《锵锵三人行》是个例外。因为,那时候在电视台,每天几乎直播,他没有时间去扣那么多细节。如此,反而细水长流,做了几千集。
可以说,窦文涛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自己重视的事情,如果没做好,他会很受伤。如果不重视的,比如随便拍个抖音,则无所谓,可以 " 往烂了做 "。
他对自媒体的评价很有意思。他说 " 做自媒体,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旅行 "。因为自媒体往往是先做,做起来之后,才有机会挣钱。不像正经节目,是先找到赞助商,再开始。对他来说,还是正经节目有成就感,而且踏实。
2
窦文涛说自己知难就退。遇到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马上就可以下辞职的决心。
我好像也有这种性格。放弃和后退比较容易。
3
窦文涛说鲁豫有一种要强,可以接受挑战。他自己则是小富即安,没有大的雄心。
他说自己做《锵锵》,就像一个百年小店,不希求有那么多顾客,每年能有那么个广告,能维持一桌三椅,就可以了。
没有长盛不衰,反而是长衰不盛。因为衰,反而活得长。
这也是我的想法。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这样做下去。当然,这个店更小,能接待的人更少。道理是一样的。
4
窦文涛又说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是很强,能够适应的场合不多,不是适配型的主持人。
所以," 我这么样的差,也许就给我了一个压力和空间,去找到很窄的自己。我就一线天。"
但是,在这个窄的空间里,反而可以做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5
窦文涛说自己对尊严这个东西不太感冒。总觉得尊严这个事带来好多人的痛苦和争执。他和朋友相处,面对观众,可以放下尊严。
我想,他说的其实是一种持重。一种盔甲。他不需要这个。
就像他后来说的一个《世说新语》里的故事。不在乎所谓尊严,是名士风流。
窦文涛总是把自己放低。其实,他是有骄傲的。" 你不由得猜想,他心里有另一个世界,跟你是完全不一样的。"
6
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回答。
窦文涛说,我们今天对于提问者的很多挑剔,可能是我们做学生太久了。所以很喜欢像老师那样,评判别人。如果暴露无知,会非常恐惧。
现在窦文涛的想法是,采访对方,不必做太多的准备,直接面对,或许可能有更灵动的东西。
我曾经这么做过,但还是害怕,不敢暴露自己那么的无知。还是会做很多准备。但或许,更好的路是在中间。就像窦文涛在前面提到的:持中。
鲁豫说了一个很动人的时刻。
那时候在香港,她要换房子,找邓文迪合租。邓文迪没同意,因为她需要社交生活,而鲁豫租的房子太偏了。这之后,她们就完全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那是一个交汇时刻,鲁豫说," 其实每个人生都是我们自己的自主的选择。"
不过,窦文涛认为自己是随行就市的。因为环境不允许,所以要工作。否则,他可以享受生活。
他说出了一个让我笑出声的句子," 我真的好适合当遗产继承人 "。
我相信,他是很认真在说这句话的。因为,很多遗产继承人,完全浪费了遗产。但是他爱好广泛,可以好好的享受。物尽其用。
鲁豫提出以后可以把遗产给窦文涛。窦文涛开心死了。哈哈。
8
后半段,鲁豫把话题往深处推了一下。这也是我不太看到的窦文涛。
鲁豫谈到了窦文涛过去的女朋友陈冬芹。陈冬芹患癌症去世了。窦文涛给她的书写了很长的序。
窦文涛忽然严肃起来。他说自己有一个非常可耻的地方。俗一点说,就是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不仅是和女孩,对父母也是。如今父母去世之后,他很思念,很悔恨,但一切都不可能再有机会了。
他说这种忏悔的心态是真诚的,但同时又觉得自己虚假。" 非常瞧不起自己 "" 那个作为小人的自己。那个自私的自己。"
窦文涛讲到这里有些动情,鲁豫眼眶也湿了。他接着又讲了一句很重的话,他说," 我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人是我自己。"" 我没亏待自己,但是,自己想起来,我也瞧不起自己。"
9
突然说到之前做的节目(《锵锵》),用了一个词:不辞而别。窦文涛说,我们是不会有机会告别的。
说得我鼻子一酸。
转而又说,父母也是。
经历了父母去世之后,窦文涛说自己没那么怕死了。因为,要死了,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可以见到父母了。
他提到了一个词:意难平。
种种意难平。
父亲走了之后,他好像没有走出来。马家辉想让他做一期关于父亲的节目。窦文涛这次说自己做不了。真的经历了父母之丧后,他才真正体会到,很多可以宣泄的痛苦都是 " 为赋新词强说愁 ",真正的愁滋味,是欲说还休。
不能说了。不知道怎么说了。
最后,窦文涛表达了一点他的坚硬。
他们忽然讨论到了知识分子。这已然成为了一个骂人的话。但窦文涛说,不应该如此。你可以说 " 不好的公知 "、" 发表了错误意见的公知 "。把公知的本来含义拿掉了,其实损失很大。
他很关心词语意涵的变化。他很警惕," 有些词变了,容易把人的头脑搞糊涂了。"
比如,人们常说,要把自私放在第一位。
文涛反问,有一些人,本来就很自私了,你还让他不要考虑别人?
他是很有一些不同意见的。只不过在自己的节目里不常说出来。
这个节目或许可以看到不常看到的文涛的另一面。
Ps. 这节目你看了吗?(在 B 站)
---
最后还是要尽力安利一下这一年的不止读书营。
如果你想要和喜欢读书的小伙伴一起共读好书,让阅读跟更体系;如果你想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你想让自己学会输出,欢迎加入。
如何加入?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 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