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羽岐
罕见病的有效治疗,不仅需要推动诊断前置,更需要通过多方共付机制破解支付困境,这样才能真正让药物惠及患者。而目前,诸多罕见病的诊治仍普遍面临着两大主要问题,即诊断难和支付难。
以渐冻症为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需 8~9 个月,确诊还需 11 个月,因此从症状出现到最终确诊往往耗时一年半以上,与 3~5 年的中位生存期相比,时间已经大大被耗费。如今,每年新诊断的患者有 30 到 50 人,但从发病率来看,患者规模远不止这些。此外,在药物上市以前估计已有 300 多名患者确诊,但自今年 6 月渐冻症创新药物在中国上市以来,真正获益于这一创新疗法的患者人数仅占已确诊患者的 1/10 左右,因此,罕见病的诊断率、治疗率,以及药物覆盖都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的难题。
公众认知的提升是打破罕见病 " 诊断难 " 与 " 支付难 " 困境的重要前提。渤健(Biogen)亚太区总裁丁伟波在 2025 第十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一直以来,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存在误区,即罕见病与自己无关。但实际上如渐冻症这类罕见病,90% 以上不属于家族遗传性,且病因不明,某一天就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目前患病群体多为壮年、青壮年,这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非常大。首先需要从认知层面破除误解,达成共识,罕见病可能与每个人都有关联。对渐冻症确诊来讲,不要拖延,诊疗需要被重视。"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 ALS),又被称为渐冻症,是一种进行性、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大脑和脊髓中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细胞逐渐死亡,从而引起全身与自主运动相关的肌肉无力和萎缩,最终,患者往往因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等问题死亡。ALS 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5%~10% 的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已有多个基因被证实与 ALS 的发病相关,其中 SOD1 是首个被发现的 ALS 致病基因,也是中国患者中最常见的致病基因。
今年 6 月,渤健(BIIB.US)旗下的托夫生注射液(商品名:凯盛迪)在国内正式商业化上市,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携带超氧化物歧化酶 1(SOD1)基因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成人患者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丁伟波坦言,渐冻症领域,从发现首个致病基因,到首个靶向基因 DMT 治疗药物的出现,科学家花了整整 30 年时间。而药物上市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各方一起合作解决。
对于如何衡量药物是否成功,丁伟波对时代财经表示,最终要看是否真正解决了患者的问题。" 以 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领域为例,我们积累了长期获益数据,跟踪了 8 年前接受诺西那生治疗的新生儿症状前患儿,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孩子全部存活,而且大多数孩子都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因此,如果我们大力倡导新生儿 SMA 基因筛查的普及,通过早诊早治,将从根本上改善预后并降低社会成本。此外,如果商保能覆盖个人自付部分,可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切实提升治疗率,就能实现 SMA 患者的‘临床治愈’。"
在渐冻症治疗领域,渤健透露,接下来将持续推动早诊早治及提升药物可及性,让更多患者能够用得上、用得起创新药物。目前,其至少还在两个新的靶点上进一步探索突破型疗法。
托夫生注射液的获批为渐冻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在希望之外,如何缩短确诊时间以把握治疗窗口,以及后续治疗费用的支付与负担问题,仍是横亘在患者面前的难解之题。后者在当前罕见病支付体系下更显棘手——大部分罕见病药物尚未被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而在患者群体中有意识购买商业保险的人还很少,且多数商业保险产品对罕见病病种的覆盖率较低。
" 支付端是药品流通并惠及患者的重要环节。药品定价并非针对某一位患者而定价,而是针对支付端定价。尤其是罕见病患者的支付,它不应该只是由患者个人去承担,它应该是有一个多层次保障的社会机制去承担。" 丁伟波对时代财经表示。
以托夫生注射液为例,目前有慈善机构提供的患者援助计划(PAP),亦有部分患者有商业保险覆盖。商业保险是根据投保公司的规则,或按照实际花费的比例报销。但这远远不够,通过过往的数据梳理发现,在目前接受托夫生注射液的患者中,仅有 10% 左右买了商业保险,剩下 90% 的人并没有商业保险,这意味着这些家庭治疗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
丁伟波告诉时代财经,一方面他们期待国家通过政策与商保公司合作,并将新治疗手段纳入其中;另一方面仍需向全社会呼吁,这类疾病必须使用商业保险社会共担的方式承担支付,由支付方共同承担,减轻个人支付压力。
今年,国家医保局首次制定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为包括罕见病药物在内的高价值药的支付增加了新解法。
" 全行业对商保创新药目录非常期待,但仍有未知。一方面,这一目录也是今年刚刚推进,很多细则尚不清楚,但我们愿意去尝试,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商保创新药保障的机制建设。不管是风险共担或者是按疗效支付,其实在国际上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所以我相信如果国家采用这样的方式,大家都会响应的。" 丁伟波对时代财经表示," 另一方面,是落地问题,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以后如何可持续地推进。目录出台以后,商保公司如何引入支付保障条款,诸如带病保险以及后续保险如何保障,如何调动大家对商保的认知、参保的积极性等都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