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机构大力布局增强指数型基金
明星基金经理 " 以老带新 " 刘格菘最新调仓曝光
高盛: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
第二批科创债 ETF 正式获批 " 花落 "14 家基金公司
美韩就 3500 亿美元投资基金细节陷入僵局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首超美债
2. 公募机构大力布局增强指数型基金。在近年被动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 进可攻退可守 " 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得到了公募机构的青睐,众多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加大了对该类产品的布局力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发行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数量已破百,超过 2024 年和 2023 年的全年新发数量。在业绩方面,部分增强指数型基金取得了良好的超额收益,人气激增。
3. 明星基金经理 " 以老带新 "!刘格菘最新调仓曝光。广发基金公告称,刘格菘将不再管理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刘格菘于今日卸任该产品,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成为周智硕独立管理的首只基金。过去六年间,刘格菘、傅友兴、李耀柱、唐晓斌等一拖多的老将,也多次出现 " 以老带新 " 给新选手交钥匙的现象。目前,刘格菘所管基金产品的总规模仍超 300 亿,其中广发行业严选、广发双擎升级为代表作,投资偏好开始更加多元化。根据其 8 月底发布的 2025 年中期报告,刘格菘一方面开始南下布局港股市场,另一方面则开始在仓位中突出新经济、互联网公司、新消费的比重。
4. 高盛: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高盛主经纪商(Prime Services)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对亚洲股票市场风险偏好连续 4 个月高企。8 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市(包括 A 股和港股)的净买入量为自 2024 年 9 月以来的新高。高盛主经纪商平台观测到的数据显示,8 月,全球对冲基金的中国股票仓位上升 76 个基点,至两年来的高点。
5. 第二批科创债 ETF 正式获批 " 花落 "14 家基金公司。第二批科创债 ETF 正式获批," 花落 "14 家基金公司。从具体跟踪指数看,10 只科创债 ETF 将跟踪中证 AAA 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 只跟踪上证 AAA 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 只跟踪深证 AAA 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科创债 ETF 的推出,填补了公募基金在 " 科技金融 " 债基领域的空白。随着科创债逐步扩容以及科创债 ETF 运作日渐成熟,科创债 ETF 的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该类型产品有望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2.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首超美债。全球央行储备格局将迎来里程碑式巨变!资管机构 Crescat Capital 宏观策略师塔维 · 科斯塔近日发布一组数据显示,除美联储外,全球央行储备中黄金占比自 1996 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国债。这宣告了黄金正式登顶全球央行储备资产。
最近一周(2025 年 9 月 8 日至 9 月 13 日),中国国债收益率涨跌分化表现。具体来看,1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 0.41 个基点,累计涨幅显著;5 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走高 0.18 个基点;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达 4.10 个基点,显示长端国债调整压力较大。对比海外市场,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挫,单周下跌 4.00 个基点,年初至今累计大幅下跌 52.00 个基点,体现了投资者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整体来看,本周中国债市呈现短期平稳、长期承压的特征,而美国债市继续维持宽松预期。
最近一周(2025 年 9 月 8 日至 9 月 13 日),万得基金市场各板块表现分化。其中,万得全基指数上涨 1.17%,万得股票型基金总指数表现抢眼,累计上涨 2.15%,年初至今涨幅达 26.64%;万得混合型基金总指数也累计上涨 1.94%。债券型基金表现较为平稳,总指数仅小幅下跌 0.06%。此外,偏股型与混合型基金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本周上涨 2.40%,创下年内累计涨幅 30.58% 的佳绩;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本周上涨 2.13%。总体来看,权益类基金受市场热捧,而债券型基金表现相对低迷。
最近一周(2025 年 9 月 8 日至 9 月 13 日),银行理财子公司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表现十分强劲。银行理财子公司本周新发行产品共计 461 只,占比 75.08%;发行规模达到 556.56 亿元,占比高达 96.07%。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 13.84% 和 10.91%,在规模上则分别占比 2.08% 和 1.85%。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周仅发行 1 只理财产品。整体来看,理财子公司借助专业化管理优势,继续在市场份额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考虑到美股三大股指本周齐创历史高点,这种看涨热情看似合乎逻辑。哈特尼特认为,若机构现金持仓比例降至 3.7% 以下、股票配置比例从超配 14% 飙升至 30%,同时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那么美国银行的专属交易模型可能会发出警报。
哈特尼特在其每周资金流向报告中写道,金融股上涨、利率敏感型股票走高以及信贷利差收窄(即美国企业债券利率接近国债利率),这一系列现象表明,投资者目前对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持 " 信任 " 态度,认为美联储能作出正确判断。
哈特尼特将当前投资者的心态总结为:" 在明年春季开始担忧中期选举之前,我会一直做多股票。" 作为佐证,他援引美国银行私人客户的数据称,目前这些客户投资组合中股票配置比例达 64.2%,为 2022 年 3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银行策略团队还关注到其他重要趋势:黄金因具备对冲通胀的特性,资金流入再次激增。截至周三的一周内,黄金基金吸纳资金 34 亿美元,创下历史第四大单周流入规模。美国价值股近期相对大盘股表现强劲,同期也获得新的资金注入,吸引 5 亿美元资金流入。
哈特尼特认为,21 世纪 20 年代出现了新的投资思潮 -"ABD"(Anything But the Dollar,即 " 除美元外皆可投 "),但人工智能主题仍将保持热度。这一观点的佐证之一是,他发现过去两年间,超大规模科技企业(hyperscaler)的资本支出占现金流的比例已翻倍至 72%。
哈特尼特提出了另一个投资概念 "BIG",分别代表债券(Bonds)、国际资产(International assets)和黄金(Gold)。目前,他在很大程度上仍坚持这一 " 三重配置 " 策略,主张 3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将降至 4% 附近。这一观点也是其 " 杠铃式 " 风险配置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策略下,投资者同时进行高风险与保守型投资,避开介于两者之间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