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差评硬件部 Author 托尼
近段日子,各种充电宝的安全问题是闹得沸沸扬扬,各种鼓包、起火甚至大规模召回,以至于现在坐飞机高铁都得特意安检一遍充电宝了。
不过这些安全隐患并非个人充电宝的独享,共享充电宝也深陷其中。随便在各个平台上输入 " 共享充电宝起火 ",就能检索到一大堆新闻。
似乎,这玩意儿也不是很靠谱的样子。
比方说大家最关心的 3C 认证。虽然各家都在外壳上标注了各种安全认证标志。但是印有 3C 标识的仅有两款。
另外两款不知是出厂稍早一些,没赶上 3C 强制认证;还是厂商图省事,就没打算搞。
考虑到测试的一致性,托尼后来不得不单独斥资 99 元,再去商场里随机租赁一个同品牌共享充电宝,才抽取到了一个定版日期比较新鲜的充电宝。
但这些信息你们不拆开都是不知道的,有些你以为看着品相还可以的共享充电宝,说不定已经是五六年前的老家伙了。
比方说,对于电芯的安全保障方面,各家也都有用塑料支撑板或是缓冲泡棉进行保护。
甚至有些品牌的外壳过于坚固,托尼愣是拆了半个多小时才把保护壳打开。
因此,在这一点上,大家倒是可以放心,即便使用时有小磕小碰,也不用过于担心会因此起火。
而电芯上印有 3C 标识的只有两家,且供应商均来自于安普瑞斯 —— 也就是这次充电宝爆炸事件对应的偷工减料的电芯品牌。
虽说这牌子在这轮充电宝事件中风评有点不好,但托尼还是要提一嘴,并不是所有安普瑞斯电芯都会出现短路问题。
如果不太放心的话,还是建议去质量中心官网上查询一下,充电宝外壳上的型号是否在被吊销 3C 的名单里。
仅为本次所拆解的充电宝数据,不代表品牌整体产品
好在,这次的这几款充电宝在电路上都没有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安全方面的保护设计,都做得比较到位。
比如各家均在电路上加入了电源保护 IC ,搭配 MOS 管进行电池过充、过放以及过流的保护。
而在温度控制方面,这些品牌也都做了相关的监测与保护 —— 没想到吧,罗马仕一直偷工减料没有全面铺开的温控防护,在各家共享充电宝面前都是标配的,是不是有点儿讽刺。。。
不过细细查看之后,托尼发现几家共享充电宝对于 NTC ( 热敏电阻 ) 的安装方式稍有不同。
而另外几个品牌是将 NTC 粘在电芯上进行检测,通过飞线与 PCB 相连。
毕竟,就算硅胶的导热性再好,其准确性也不如让传感器直接测量电池本身。
另外在 PCB 上,托尼也发现了一些厂商们的小细节。
比如一些厂商会特意在 PCB 上涂抹三防胶,以提升电路的可靠性。而在焊接方面,一些厂商也会在工艺上有更高的追求。
所以,在安全性方面,共享充电宝还是有一定保障的;真要有问题的话,电芯出状况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可能厂商们也是琢磨过的,与其让因着自家发光 logo 的充电宝架子自燃的新闻上了热搜,不如多在用料上下下本,防患于未然。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这期内容就会跟大家推荐共享充电宝了 —— 因为对比它们在安全方面的用心,共享充电宝的实际充电体验就堪称 " 比烂 " 了。
首先,在托尼拆解的共享充电宝中,标称功率均在 10 - 15W 左右,对比如今厂商们的 " 百瓦快充 " 可以说的上是遥遥落后且不思进取了。
并且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还出现了街电 18 年老版本充电宝充 iPhone 只有 2.6W 功率的奇景。。。
而除了这个特例之外,其余四个充电宝(包括街电的新版本充电宝)测得的功率数据均和标称相差不大。
具体的功率测试数据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就像托尼前面所讲,这次测试的充电宝虽然是随机买断的,但还是让我抽到了这样的老宝贝。
咱们租用的时候,如果不仔细辨认的话,还是有一定几率抽取到老产品的。
不过厂商们也并非一直摆烂,托尼使用租充电宝时发现,一些小程序加入了归还点的查询功能。
现在有了这个功能,只需要归还前在手机看一下,附近哪还有归还的位置就 OK,显得十分的文明。
总的来说,共享充电宝虽然充电功率落后,更新频率一般。但是在安全性上,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所以在托尼看来,这种产品的作用更多是救急,而非高效的补能。
如果大家出门时间较久,还是建议自己带一个充电宝。如果万不得已,需要共享充电宝,也要注意租赁时间以及记得查询归还点,以防最后因为超时,而不得不买断。
毕竟,与其花 99 元买这样一个产品,还不如今晚下班之后,去吃顿好的。
撰文:思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