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8小时前

宝鸡“青铜铸文明”展荣获全国“十大”

5 月 18 日,第二十二届(2024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青铜铸文明 " 获得 " 十大 " 殊荣。此外,陕西省文物局参与的 " 中国 · 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 至 10 世纪)" 展览荣获特别奖,秦岭博物馆 " 和合南北 泽被天下——中国秦岭文化展 " 荣获优胜奖。

精品奖:

青铜铸文明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全新的 " 青铜铸文明 " 隆重回归,于 2024 年 12 月 30 日开展。展览分为 " 青铜器之乡 "" 周礼之邦 "" 秦肇之路 "" 智慧之光 " 四个展厅,总面积达 6000 余平方米,包含宝鸡出土的 1100 余件青铜器等精品文物,全面展现周秦时期宝鸡历史发展脉络,突出宝鸡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展览不仅展示了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重要载体的独特地位,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标志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一展厅 " 青铜器之乡 ",着重向观众阐释宝鸡被誉为 " 青铜器之乡 " 的原因,包含序厅和旧邦新命、周原膴膴、世族云集三个单元。重点阐释为什么宝鸡被称为 " 青铜器之乡 ",以及宝鸡在青铜时代和西周历史演进中的地位。

第二展厅 " 周礼之邦 ",包含礼定天下、崇礼尚德、礼序乐和三个单元。以周礼为主线,开辟周文化空间,将礼提升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凝聚纽带的高度,回答周礼是什么以及周礼对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其当代价值。

第三展厅 " 秦肇之路 ",分为东出汧邑、营邑汧渭、图强平阳、奠基雍城四个单元。本单元主要阐述秦人如何从非子牧马走向平定天下,以秦立国至统一前这一段历史为主线、以秦人在宝鸡建立的四都为节点,结合宝鸡最新考古成果,让观众更加清楚地理解宝鸡在秦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展厅 " 智慧之光 " 包含熔金铸器、吉金辉耀两个单元,主要通过技术与艺术的交融阐述中国青铜时代留给我们的智慧。将中国青铜器的铸造与艺术置于世界文明视角下,接引出古老的中国智慧在青铜制造中的先进性,以此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

展览的结尾对照古今,点明出自西周的国之重器,不仅体现了中国智造的技艺传承,更承载了大国工匠精神。点明出何尊中的 " 中国 " 从古至今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指引中华儿女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导向,践行中国智造的步伐,子子孙孙永宝用。

展览主题鲜明,凝练当代价值。周秦时期的宝鸡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周崇礼制,秦尚法度,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石,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周公在此制礼作乐,周文化以其独特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影响了后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同样在宝鸡,历代秦君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变革,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展览在前言、单元说明、章节说明中着重强调周秦文明中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突出宝鸡周秦文明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如对核心文物逨盘的阐释中强调 " 家国一体 " 的理念,对何尊的阐释落脚在中华儿女对 " 中国 " 的认同,以及中国一词的延伸与延续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包容性,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铜器模范铸造工艺提升为传承至今的大国工匠精神。

展陈内容翔实,囊括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展品种类更为丰富多元。将最新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融入陈列内容体系,吸收近十余年来考古新发现,包括 2004 年岐山县周公庙出土卜甲、2012 年宝鸡市渭滨区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出土铜禁、户方彝、户卣等青铜器;2017 年宝鸡市渭滨区旭光墓地出土青铜器、玉器;2014 年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昔鸡墓出土昔鸡簋、昔鸡尊等青铜器,此外,展览还囊括了 1992 年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出土金器、玉器,展品体系更为完善,更为全面地展示了近年来宝鸡地区的考古成果。依托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呈现周原遗址、雍城遗址复原场景,图板展示雍五畤地理位置等,为观众呈现学术前沿最新动态。此外,制作范铸工艺流程模型及 3D 演示视频,为观众直观展示中国青铜器独特的制作工艺;采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鼎簋模型,呈现西周列鼎制度的恢宏场面 …… 极大补充了展览展品种类。

辅助展览形式多样,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强展览体验。将设计元素与空间环境、时代背景、文物语境相结合,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组织空间逻辑,构成情境化,多层次的信息阐释系统。针对每个展厅的序厅位置及核心文物、重要遗址,展览采用沉浸式 CAVE 体验、高精度数字复原、3D Mapping 投影技术、元宇宙 AR 交互体验等展陈领域最新数字化手段,结合激光投影与三维特效动画技术,创造沉浸式空间,让观众从器型、纹饰、铭文等多层面读懂文物的同时,体验到视觉冲击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感;在严格遵守考古事实的基础上,利用尖端的游戏开发工具对雍城及周原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超写实质感的数字复原,为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更添新质生产力;采用 3D Mapping 投影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相结合,以虚实融合的方式,生动讲解秦公一号墓的考古发掘信息,让考古知识的传递变得更为直观与高效;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观众可以通过 iPad 等移动设备,在空间中探索更多的文物增强信息,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历史文化体验;有效利用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珍贵文物的三维模型数据用于展览数字化内容,如以 " 魔墙 " 形式展现宝鸡出土青铜器数据库、以视频投影形式展现宝鸡出土青铜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流传情况。通过这些新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宝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体验、认识和感知宝鸡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精神。

文保先行,采用专业展柜、照明设备、定制化展具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牢固树立 " 保护第一 " 原则,最大限度兼顾安全性和美观度,更换性能更强的加胶展柜玻璃,并使用青铜文物专业展柜、增加防震功能、加配低反射玻璃,辅以专业灯具,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布展过程中,针对青铜兵器、车马器、铜斗等特定文物,设计师量身定做专业展具,文保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布展工作,为观众呈现器物最佳观赏状态。

寓教于乐,互动体验调动多重感官。在展览中设置多样化互动环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观众可以通过耳机倾听西周小故事,通过触摸体验青铜矿石与合金,通过 " 魔屏 "、一体机等设施查询宝鸡出土青铜器数据库、重要青铜器窖藏、西周车制等相关扩充性知识,体验青铜乐器演奏、秦弩机射击小游戏等,有效调动观众视觉、听觉、触觉多重感官体验。此外,第四展厅 " 智慧之光 " 尾厅开辟研学空间,为青少年打造青铜器铸造技艺体验的探究性空间,利用声光电多种数字化手段,以及教学模具设计青铜器铸造互动体验课程,以开放预约的方式分时段进行研学体验活动。

展览自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反响热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将继续发挥文物引领城市品牌发展作用,通过周秦青铜文明引领观众,不断挖掘,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特别奖:

中国 · 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 至 10 世纪)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陕西省文物局

河南省文物局

甘肃省文物局

江苏省文物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天津市文物局

为庆祝中法建交 60 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2024 年 11 月 18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和法兰西共和国文化部指导,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甘肃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 " 中国 · 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 至 10 世纪)" 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隆重开幕。

展览概况

展览以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多元交融著称的唐代为主题,分为 " 走近大唐 "" 长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乐居长安 "" 海纳百川 "" 文人世界 "" 技臻于美 "" 大唐丝路 "" 扬帆出海,联通世界 " 八个单元,展现大唐璀璨文明成果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法国观众献上来自大唐盛世的文化与美学盛宴。

展览整体采用总、分的叙事结构。第一单元 " 走近大唐 ",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总括地阐释大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均田、府兵制度等,引领观众在头脑中描摹出大唐的样貌。第二至第八单元在总体框架下叙事,从宫、城、郭、坊、街、市讲述长安城和东都洛阳的城市建制;以茶文化、饮食文化、女性时尚、乐舞百戏为切入口展示百姓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通过儒、释、道和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外来宗教的兼收并蓄、和谐共存,诗、书、画和手工技艺令人惊叹的发展水平,让观众领略大唐开放包容的气度、浪漫主义的情怀、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开拓进取精神;最后两个单元展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文化、贸易繁荣。中法策展人从中更希望向观众表达,盛世大唐不仅是中国的大唐,更是世界的大唐。

展览遴选来自 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 32 家文博机构,207 件 / 套精品文物赴法展出。何家村、法门寺、丁卯桥三大窑藏齐聚于一展;瓷器王国中最为绚丽的唐青花塔式罐;出土于巩义,迄今考古所见最早的、较为全面反映《茶经》等文献记载的唐代茶事从碾茶、煮茶、分茶到饮茶的过程,首个再现中国 " 茶圣 " 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三彩茶具;泾州大云寺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铜匣舍利石函;关注人生的终极问题,引发人类情感共鸣的伏羲女娲麻布画;活色生香的长沙窑瓷器;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卷;西域文化艺术与中原地区石雕工艺有机结合的结晶,亦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背景实物见证的石刻胡旋舞墓门扇;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的嵌松石立凤金饰件等珍贵精美的文物,必将唤起东西方文明 " 双向奔赴 " 的共同记忆,进一步拉近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灵距离。

优胜奖:

和合南北 泽被天下——中国秦岭文化展

秦岭博物馆

秦岭博物馆以 " 山水玉璋 " 为基本造型,山水指的是秦岭的自然风光,玉璋指的是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夏代玉牙璋。

展览从自然、历史、生态三个维度让观众从不同视角看到立体多元的秦岭,内容主要由三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 山水秦岭 中央山脉 ",分五个小节,第一节 " 沧海桑田 自然伟力 " 通过地质演化、化石标本等展品,生动呈现秦岭数十亿年的地质演变历程;第二节 " 大地脊梁 地理腹心 " 运用数字沙盘技术,直观展示狭义秦岭、西倾山、大巴山、大岷山等四大山系和十大地理标识构成的大秦岭地理骨架;第三节 " 中央水塔 提携江河 " 以动态水文模型,诠释秦岭作为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区、孕育大河沃土的贡献;第四节 " 自然馈赠 储矿藏珍 " 重点梳理东秦岭、中秦岭、西秦岭三大成矿带、五大矿集区的矿产资源分布;第五节 " 生命天堂 基因宝库 " 展出包括 " 秦岭四宝 "" 秦岭双娇 " 等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标本,展示秦岭作为珍稀动植物庇护所的自然禀赋。

▲ " 自然馈赠 储矿藏珍 " 展区

▲ " 生命天堂 基因宝库 " 展区

第二单元 " 厚重秦岭 中华祖脉 ",分五个小节,第一节 " 华夏先祖 文明曙光 " 主要讲述秦岭域内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第二节 " 六合同风 华夏一统 " 聚焦五千年文明史,侧重展示秦岭域内周秦汉唐四大盛世,阐释秦岭在中华大一统格局中的标识作用;第三节 " 纵横秦岭 道通古今 " 涵盖秦岭古道文化、商贸文化,通过众多古道雄关遗存和古镇场景,再现南北文化经济交流盛况;第四节 " 多彩文化 同气连枝 " 提取大秦岭域内的六省一市代表性戏剧和文化遗存,呈现五大地域文化多元共生特征;第五节 " 文风礼义 精神家园 " 展示中华核心思想、宗教、技艺、艺术审美等内容,彰显中华文化精神内核。

▲ " 华夏先祖 文明曙光 " 展区

▲ " 文明肇始 " 新石器时代展区

第三单元 " 守护秦岭 永续根脉 ",分四个小节,第一节 " 山清水秀的生态屏障 " 围绕秦岭 " 中央水塔 "" 中央公园 "" 中央绿肺 "" 中央空调 " 等内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突出展项,表达国家生态保护意志,凸显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节 " 中华民族的共同守望 "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秦岭保护的挑战和成就,六省一市的协作共治举措和成效;第三节 " ‘两山转化’的当代实践 " 展现秦岭保护的行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第四节 " 生息与共的绿色家园 " 通过沉浸式场景,引导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使命。

▲ " 守护秦岭 永续根脉 " 展厅

来源 / 文物陕西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