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上市加速是资本点赞硬科技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董亮 网编:王巍 2025-09-28
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 88 天,过会当晚提交注册,摩尔线程 IPO 进程加速度," 国产 GPU 第一股 " 距迈入资本市场仅差临门一脚。
毋庸置疑,摩尔线程是硬科技企业的典型代表,它的上市路径是制度创新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适配性的具体体现。
摩尔线程 IPO 过会的日子,正好是科创板深化改革 "1+6" 系列政策落地 100 天,深刻诠释了资本市场政策改革对科技创新的精准适配,同时也是制度创新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资本市场的加速通道从来不是 " 快车道 ",而是 " 优才道 "。
不仅仅是摩尔线程,只要是 " 含科量 " 高的优秀企业,都有机会驶入 " 优才道 ",在上市过程中有望开启加速度。
政策红利不断,为 " 摩尔线程们 " 铺就了加速跑道。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融资端改革在持续深化。" 科创十六条 "、" 科创板八条 "、" 并购六条 "、科创板 "1+6" 政策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
随之而变的,还有审核的理念以及市场的认知。摩尔线程尚未盈利,但却在冲击科创板的道路上走出了加速度,归根到底是企业的硬科技 " 含金量 " 够足,未来的发展潜力够大。
" 唯利润论 " 的单一评价标准已成为过去式。尚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同样可能成为未来的资本之星。聚焦硬科技,而非单纯看盈利,A 股估值逻辑正从 " 短期盈利导向 " 转向 " 长期价值导向 "。
寒武纪就是最好的例子。上市之初虽尚未盈利,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 " 养精蓄锐 ",经过数年的蛰伏,业绩终于在今年一鸣惊人,坚守的投资者们收获了超额的投资收益。
尚未盈利并不代表企业不够优秀,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是共性。无论是大而强的科技巨头,还是小而美的科创新秀,都可能在初期或者特定阶段经历无法盈利的阵痛,若能在关键时刻得到资本市场的雪中送炭,它们的爆发式增长或许会来得更早一些。
然而,资本市场的 " 优才道 " 不是普惠通道,唯有优中择优。" 技术 + 市场 " 的双重底气,正是政策倾斜与资本青睐的基础所在。
以摩尔线程为例," 含科量 " 高自然是标准之一,同时攻坚 GPU 核心技术壁垒,构建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体系以及潜力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都是额外的加分项。
首发融资资源很宝贵,摩尔线程首发拟募资 80 亿元不是小数,但其高 " 含科量 " 以及呈现上升趋势的业绩和快速增加的营业收入,在资本市场上有着足够的说服力。
当然,相比普通的上市公司,市场对 " 摩尔线程们 " 的期待值更高,在各个细分行业冲击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是对它们的期许。
" 摩尔线程们 " 的加速上市窗口期已经开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互动生态正在重塑。当资本耐心陪伴技术成长,更多的摩尔线程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