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水滴公司发布《2024 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以下简称 " 报告 "),全方位披露了水滴公司过去一年在企业管治、技术创新、产品责任、人才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生态等方面的科技探索和实践成果。水滴公司 ESG 的评级分数继续保持 A,依然位于行业前列。
《报告》显示,一方面,水滴公司持续关注 AI 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百件,持续提升用户产品体验;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乡村振兴、教育助学、应急救灾等议题,致力于推动社会问题的改善。水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鹏强调:" 作为一家以使命与价值观驱动的创新企业,我们不只将成功的标准局限于短期的经济收益,而是建立在环境、社会和治理能力和谐共生的目标之上,持续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实践。"
持续深化 AI 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百件
作为保险科技企业的代表,水滴公司自 2019 年就开始尝试用 AI 解决保险供给端不足的问题。依托领先的研发实力,围绕用户需求、高效运营等业务重点,水滴公司自主研发 " 水滴水守大模型 ",于 2024 年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并获得多项大模型研发专利授权。截至 2024 年底大模型相关专利累计申请数量 48 件,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超百件。《报告》显示,2024 年水滴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年度研发投入达 2.17 亿元。
据了解," 水滴水守大模型 " 可以为保险经纪人和用户提供更专业、准确、易于理解的建议,为整个保险服务链条带来深度的赋能和提效。其中 " 水滴水守 AI 保险专家 " 可进行自然对话达 50 分钟,可解读 7000 余种保险产品,覆盖医疗险相关问题 10000 余种,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保险产品全流程服务。
与此同时,水滴公司也在持续关注老年、带病、女性群体的差异化保障需求,推出 " 接好孕 "" 失能险 " 等多元普惠产品,推动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保险产品可及性与普惠性,2024 年全年累计打造普惠产品 174 款,带病体保险理赔达 3812.8 万元。
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累计救助金额超 5000 万
2024 年 12 月 25 日,水滴筹正式成为民政部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标志着行业进入到更加健康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截至 2024 年底,在 4.7 亿爱心人士的捐助下,水滴筹共筹集救助款项 675 亿元,帮助了 340 万大病患者。与此同时,基于大病筹款主要依托患者社交网络传播的特殊属性,水滴筹平台还引入了公众举报机制,邀请公众一起参与监督,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救助。
《报告》显示,水滴公司自 2021 年起陆续在浙江缙云、海南、广州与各地医保、民政部门开展政社救助衔接与协同。截至 2024 年底,通过浙江缙云 " 缙情帮 " 医保防贫应用共计救助 632 人,动员社会参与金额达 1387.96 万元;通过海南 " 海惠帮 " 多层次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共计救助 1929 人,累计救助总金额超过 3900 万元。利用互联网平台机制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水滴公司的探索切实减轻了大病患者的就医负担,成为了现阶段社会救助体系及医疗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救助 乡村医务室覆盖 50 万余受益人
作为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与医疗健康平台,水滴公司始终以 " 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 " 为使命,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内核。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覆盖保险保障、大病救助、医药创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报告》显示,水滴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乡村振兴、教育助学、应急救灾等议题,推动社会问题的改善。其中 2024 年建设乡村医务室 30 间,累计建设医务室 167 间,覆盖 50 万余受益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首次披露了范围一至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源、废弃物管理数据。其中,水滴公司自身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402.22 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 33.32%。此次披露标志着水滴公司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数据精细化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经管学部主任郭毅教授对《报告》给予肯定,他表示:" 水滴公司 ESG 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图文并茂,契合公司各利益相关方的期待,很好体现了 ESG 信息披露对于可靠性、相关性、可验证、可理解、及时性、一致性等方面的要求。"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前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吕建中博士指出:" 除了 ESG 三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报告还以充分的篇幅,阐述了在科技创新和生态圈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水滴公司可持续商业战略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