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18分钟前

带内存条屏幕面世!全何点歪科技树,只因万物均可显示?

在正文开始前,小雷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啊:在你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带屏幕的?

我想想,比较常见的手机、电视、电脑就先不说了,大多数人家里的智能音箱、家庭中控基本也都带着一块屏幕,这些年的消费电子新品,总让人感觉生活中自带屏幕的东西越来越多。

最夸张的是,现在内存条也开始带屏幕了,就像下面这个样子:

(图源:全何)

近日,存储厂商全何(V-Color)发布了全球首款集成 OLED 显示屏的 DDR5 内存条—— XFinity+,这款产品此前已经在今年 5 月的 ComputeX 台北电脑展上首次亮相,所以可能有部分用户已经听说过它的存在,官方称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目前价格暂未公布。

从各路媒体和博主的反应来看,这款产品的问世,确实是没有多少人能想到的,但是比起简单的抵制或排斥,其实更多人只是抱有着一种 " 疑问 "。

问题很简单,一块嵌在内存条上的屏幕,它到底能有什么作用呢?

事实上,在给核心零部件加屏幕这件事上,内存厂商算是 " 后知后觉 " 了。

不开玩笑,我现在还记得几年前,当第一批带屏幕的 AIO 水冷头出现时,大家是如何嘲笑它 " 光污染 "、" 不务正业 " 的。

然而现在你们都看到了,DIY 玩家关注的大部分硬件,例如机箱、主板、显卡、散热器、风扇、电源都已经推出搭载显示屏的型号,一股 " 万物皆可带屏 " 的风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整个硬件圈。

还是老样子,我们先来看看这块内存条究竟有什么本事。

作为一款定位高端的 DDR5 内存,全何XFinity+的性能参数本身就相当亮眼。

针对 Intel 平台,这款产品支持 DDR5-8200 至 DDR5-9066 速率,CL 延迟在 38 至 42 之间,其中专供酷睿 Ultra 200S 系列的版本可以做到稳定 CL40,并为需求不同的用户提供了 32GB、48GB 与 64GB 三种容量可选。

至于 AMD 平台,因为内存超频方式不同,只有 48GB 容量的版本能达到 DDR5-9000(CL42)的速率,好消息是,全何还将提供低时序版本 DDR5-6000,CL 延迟在 26 至 30 之间,但容量固定为 32GB。

这性能,妥妥的第一梯队。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

真正的杀手锏,是它散热马甲上那块小小的 OLED 屏幕。与那些需要额外接线的 " 魔改 " 方案不同,该产品与技嘉进行了深入合作,其 OLED 显示屏完全由内存插槽供电,无需任何外部连接,真正做到了一体化。

开机后,这块屏幕可以实时显示六大核心参数:内存配置(Intel XMP/AMD EXPO)、容量、频率、时序、电压和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块显示屏不支持用户自定义内容,比如 GIF 或图片之类的,估计是考虑到用户一般也看不到,但是支持通过全何自家的 V-Color 软件调整 ARGB 灯效,在氛围渲染这块整得还是挺到位的。

最重要的是,这一下就把过去需要打开 HWiNFO 等监控软件才能看到的、冷冰冰的数据,变成了机箱侧透面板里最直观的风景。对于那些热衷于超频和硬件调试的硬核玩家来说,无需进入 BIOS 或操作系统,就能一眼看尽内存关键信息,这种便利性不言而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何的这步棋,算是为这场硬件屏幕竞赛,补上了一块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块拼图。

有趣的是,一旦你接受了 " 内存都能带屏 " 的设定,再回头审视整个硬件市场,会发现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带上屏幕的。

比如说排插,这个就很日常对吧,似乎想不到有什么配上屏幕的场景。

塔哒!

(图源:Anker)

曾几何时,判断一个设备是否在 " 快充 ",几乎是全凭玄学。

而现在,从 Anker 到绿联再到倍思和酷态科,各大厂商的桌面充和充电宝,没块彩屏都不好意思叫自己 "Pro",这块小屏幕的目的极其单纯直接:实时显示每个端口的输出电压、电流和总功率——

以及一些简单的 DIY 屏显,这样就能当成桌搭潮玩来卖了。

(图源:Anker)

重点来了,加上桌搭潮玩的属性后,这些桌面充立刻就能摇身一变,价格直接涨到 700-800 元不等。

他们在功能上和自带 C 口的排插有区别吗?

有,但是不多。

那么为什么它们卖得这么贵?在我看来,除了潮玩属性之外,它们对充电焦虑症患者来说还挺友好的,看着屏幕上跳动的"20V/5A 100W"字样,那种来自瓦数拉满的确定性和满足感,是任何呼吸灯都无法给予的。

你以为这些厂商在第一层,其实人家早就到了大气层,说到底还是太年轻 ...

再看看带屏 TWS 耳机,去年 4 月,小雷体验了一款华强北 AirPods Pro,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耳机盒上配备了一块 1.4 英寸的可触摸屏幕。

(图源:雷科技)

无独有偶,以 JBL Tour Pro 2 为代表,不少传统耳机厂都试着在充电盒上加了一块触摸屏。

过去需要掏出手机、解锁、打开 App 才能调整的降噪模式、EQ 设置,现在只需在盒子上划拉几下就能搞定。你甚至可以用它来切换歌曲、接听电话,彻底把手机这个 " 中间商 " 给踢开了。

当然,游戏玩家的老朋友——鼠标,也早已投身这场屏幕革命。

早年间,像SteelSeries Rival 700这样的产品,就在侧面塞了一块小小的 OLED 屏,方便玩家在无需打开驱动的情况下,快速切换 DPI、回报率和配置文件。而到了今天,像达尔优 A980 Pro Max这样的产品,屏幕不仅能显示关键参数,甚至还能播放自定义的黑白 GIF 动图。

(图源:雷科技)

虽然实用性见仁见智,但这份能在鼠标上展示个性签名的独特体验,确实精准拿捏了玩家的心理。

如今,屏幕似乎正在成为定义高端与智能的新标准。

这不禁让人想问,在性能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一块小小的屏幕,凭什么成了所有厂商的 " 版本答案 "?在短短几年内席卷硬件圈?

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它精准地切中了厂商和消费者的三重需求。

对用户而言,屏幕不但赋予了自己 " 知情权 ",将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抽象参数可视化,更是让每个人都有了通过 DIY 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喜欢折腾各种灯效、手办、贴纸的核心玩家很难拒绝。

(图源:ROG)

对厂商而言,屏幕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当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家的芯片、同一家的颗粒、同一家的方案时,屏幕能立刻将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不仅创造了实实在在的 " 差异化 ",更成了支撑产品 " 高溢价 " 的理由。

屏幕的来临,可能只是硬件进化史里的一段必然,它提醒着所有厂商:

技术上的炫技,如果能精准地迎合用户的核心体验——无论是功能上的还是情感上的——那它就绝不是噱头。

而这,或许也是小米今天想要做到的。

9 月 5 日 -9 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 IFA2025 在柏林盛大举办。

雷科技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海外报道团 " 雷科技 IFA25 报道团 " 飞赴柏林,对 IFA2025 进行现场、立体、一手报道。共输出 40+ 内容,在雷科技 300 万微信粉丝矩阵、1000 万新媒体矩阵传播,全网阅读量 / 播放量预估超 500 万。我们对 IFA2025 的报道,再一次得到了 DeepSeek 的 AI 认证 " 全网最强 "。

期待 26 年 1 月 CES,我们拉斯维加斯再见。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