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火锅烧烤食材零售品牌锅圈食汇,陷入了食品安全风波。
近日,一名位于郑州市的消费者向媒体投诉称,8 月 23 日晚,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家锅圈食汇门店购买了红酸汤火锅底料、羊肉卷等食材,食用后第二天清晨开始连续腹泻,还在没倒掉的火锅汤底中发现了白色蛆虫。
据最新消息,锅圈食汇目前已对此事件作出了三点官方回应:
1. 公司已向主管部门提交同批次产品检验,鉴定结果显示不存在质量问题;
2. 强调红酸汤产品生产工艺经过胶体研磨和高温杀菌,生产全程产品原材料均处在密闭的管道、罐体内,产品 pH 值在 3.8-4.1 之间,不具备虫卵存活条件;
3. 消费者食用时会将产品加热至 100 ℃,即使存在虫卵也会被高温杀死。
但该投诉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一解释。据称,锅圈客服最初提出全额退款并补偿 100 元的解决方案被拒绝,后又提高到 500 元赔偿仍未被接受。
目前,该消费者已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表示,已经把购买的食材都进行了封存,等待监管部门取走调查。
8 日,市监局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消费者尚在与锅圈沟通协商中,但由于是异地投诉,目前能直接提供的证据只有一张照片,证据不足。受理投诉 60 天之内会有结果,期间会对事件进行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表示目前从商家提供的检测报告和产品样本来看 " 没有问题 "。
而该消费者购买食材的锅圈店铺工作人员回应,目前尚未接到总部转达的投诉消息,但提到,火锅底料之类的食材都是未拆封的,可以通过锅圈提供相关证明。
" 火锅底料生蛆 " 事件的真相虽未大白,但锅圈食汇出现异物、食品变质的情况却并非个例。
在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发图证明曾在尚未煮化的锅圈火锅底料中发现了头发。
有消费者表示,在线上购买的小龙虾套餐,取到货当晚就发现了发臭变质的;还有小米辣长毛发烂变质的;多人控诉,在锅圈购买的牛肉卷、虾滑等食材中有虫子、头发等异物。
2025 年上半年,锅圈(2517.HK)实现营收、净利双增。营业收入 32.4 亿元,同比增长 21.6%;净利润为 1.9 亿元,同比大增 122.5%,创 2022 年登陆港股以来业绩增幅最高记录。
美中不足的是,公司毛利率略有下滑,为 22.14%,较 2024 年上半年的 22.85% 下降了 0.71 个百分点。
自 2023 年下半年以来,锅圈进入战略调整期,通过 " 蹲苗计划 " 对门店结构调整、会员生态建设、产品迭代升级、消费渠道打通等,上半年公司门店数量、会员数量、会员预付卡储值金额、SKU 等数据均实现 " 显性 " 增长。
财报显示,上半年,锅圈销售餐食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收入 31.55 亿元,占总收入的 97.4%。该收入由 2024 上半年的 25.87 亿元增长约 22%。
其中,向加盟商销售收入达 25.95 亿元,占比 80.1%,虽然占比同比下降 7.6 个百分点,但销售额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全部收入。
到了 2025 年,截至 6 月末,锅圈全国门店总数达 10400 家,较去年同期净增 740 家。其中,99.9% 为加盟店,同比增加 736 家。
本次 " 生蛆事件 " 中,消费者购买食材的店铺,就是其中一家加盟店。
此外,会员生态建设正在成为锅圈业绩增长的重要助推因素。今年上半年,锅圈注册会员人数达 5030 万,同比增长 62.8%;会员预付卡储值金额达 5.9 亿元,同比增长 37.2%。
从产业端来看,锅圈社区央厨战略持续推进 " 单品单厂 " 模式,通过集中生产实现规模经济,强化供应链控制力,提升成本优势。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锅圈已拥有 7 个食材生产基地,涵盖调味料、水产、牛肉等核心品类;7 月宣布拟投资 4.9 亿元在儋州建设食品生产基地。另外,锅圈即时零售网络持续扩张," 一店一铺一库 " 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体系。
锅圈还通过抖音、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外卖平台等多渠道触达消费者,实现线上订单与线下履约联动,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 9.6% 提升至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