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33分钟前

市值蒸发 235 亿,谁在绞杀东方甄选?

文 | 市值榜,作者 | 贾乐乐 ,编辑 | 赵元

东方甄选给股民上了惨痛的一课。

一个多月的时间,股价从十几港元嗨涨到五十港元,然后 8 月 19 日突然跳水,半小时从 53 港元摔倒 35 港元,换手率达到 21.48%。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涨,看人家吃肉就跟风冲进去,结果被闷杀。

这种 " 绞肉机 " 行情,多少股民整个投资生涯也没见过 。

股市里没原因的暴跌,往往被视为抄底的好时机。当天小作文就满天飞了,最主流的当属 CEO 因关联交易被调查,很快就被东方甄选辟谣了,于是即将发布的财报 " 业绩暴雷 " 成为股价坐上过山车的解释。

事实上,东方甄选的母公司新东方按季度披露财报,其中已包含东方甄选的收入和利润关键数据。最近一季财报发布于 7 月 30 日,远早于本次股价暴跌时间点。

况且,如果股价暴跌是因为业绩暴雷这样的利空,那么财报披露就是利空落地,在一片牛市的氛围中,东方甄选的股价大概率不会在披露财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再次下跌 12.89%。

这也意味着,在 8 月 19 日以及之后几个交易日买入的股民,大概率又交一次学费。

从 8 月 19 日最高点算,到 8 月 26 日上午收盘,东方甄选股价跌幅超过 45%,市值蒸发了 257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235 亿元)。

业绩虽非闪崩的直接原因,却未必不是行情深度回调的内因。

2022 年东方甄选凭借知识带货走红时,其股价大涨背后有双重逻辑:一是直播带货为新东方在线注入巨大的想象空间,二是 " 线上山姆 " 或 " 线上 Costco" 的品牌叙事。当时就演绎过一轮 " 涨过头 " 的行情,创下的高点,即便本轮涨势凌厉,也未能突破。

市场对交个朋友、遥望科技等纯直播电商 MCN 的估值逻辑,与东方甄选并不相同——这一点,从交个朋友并未跟随东方甄选此前上涨行情即可看出。

换言之," 线上山姆 " 的愿景为东方甄选构筑了较高的股价预期,而这一预期最终仍需接受业绩现实的约束。本次财报本身也很关键:这是几乎不受董宇辉影响的首个报告期,也是东方甄选告别依赖 " 头达 " 带货、押注自营产品的第一次大考,成色如何全看这几页纸。

一、GMV、收入缩水,利润微薄

从 GMV 来看,2025 财年(2024.6 —— 2025.5),东方甄选的 GMV 为 87 亿元,同比减少了 39.2%,有研报预计剔除董宇辉的影响,GMV 约为 75 亿元,对应上下半年分别约 36 亿元和 39 亿元,下半年(2024.12 — 2025.5)GMV 环比增长 8.3%。

简单来说,GMV 整体向下,边际向好。

从收入来看,2025 财年,东方甄选持续经营业务净营收 43.9 亿元,同比下降 32.7%;剔除 " 与辉同行 " 后净营收 41.8 亿元,同比下降 30.9%。

既然东方甄选早已经自建渠道、选择自营产品路线,那么最好的状态就是稳住三方的基本盘,然后大力发展自营品;稳住抖音的基本盘,APP 的订单有更好的表现。

但既然已经是下滑态势了,那么,在商品结构上最好是 " 三方商品 GMV 下滑、自营品稳住 ",渠道结构上最好是 " 抖音渠道下滑、APP 稳住 "。

根据财报,在商品结构上,2025 财年,东方甄选的自营品 GMV 占比从 40% 提升至 43.8%,但绝对数值下降了约 33%,三方产品缩量更加严重,GMV 约为 48.9 亿元,远低于 2023 财年和 2024 财年;渠道结构上,APP 渠道的 GMV 同比有所增长,但抖音渠道下滑有点严重。

从订单量来看,2025 财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抖音渠道的订单量分别为 5010 万和 4150 万,更重要的是这是最近三年里最差的一个半年。

好的一面是,进入 6 月和 7 月,东方甄选的 GMV 实现了较高的增速。

再来看利润。

2025 财年,东方甄选的毛利率从 2024 财年的 25.9% 提升至 32%,原因是降低了自营品折扣。这意味着东方甄选的自营产品比较受欢迎,不再需要靠价格吸引用户。

同时,32% 的毛利率水平仍然比不过 2023 财年 38.2% 的毛利率水平,自营品的模式相较代销三方商品更重,随着自营品在收入中占比的提升,整体毛利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或许相对有限。

国信证券推算,东方甄选自营品的毛利率约 23%,而胖东来 2025 年第一季度自有品牌销售毛利率为 23.5%,同样说明东方甄选自营品的毛利率提升空间不大了。

零售企业、渠道,最重要的一项支出是销售费用。2025 财年,在收入和 GMV 下行的背景之下,东方甄选的销售费用达到了 9 亿元,同比增长 4.2%,原因是广告费用增加,这导致销售费用率拉高到了 20%。

随着线上流量见顶,投流、买量、广告等销售支出的增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销售费用率易上难下。

落到净利润上,2025 财年,东方甄选持续经营业务(自营品和直播电商)净利润为 620 万元,剔除与辉同行影响后为 1.35 亿元。以剔除与辉同行影响后的收入和净利润计,东方甄选的净利润率为 3.2%。

二、杀估值背后:线上山姆的愿景与现实

不管是 2022 年,还是今年的这波大涨,本质都是投资者希望东方甄选以收入和净利润的高成长消化高估值。

就东方甄选 2025 年财报而言,成长性不足,这就让东方甄选显得 " 贵 " 了,即使按照 2024 财年持续经营净利润 2.49 亿元来算,市盈率也已经很高了。

以 8 月 18 日收盘价计,东方甄选市值为 454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416 亿元),对应的静态市盈率到了 167 倍,如果以 8 月 19 日最高点算的话,对应的静态市盈率就超过 200 倍了。目前,开市客市盈率 54 倍(TTM),沃尔玛 36 倍。

先不考虑市盈率高不高、股价贵不贵,股东回报率高也是投资者愿意成为开市客、沃尔玛股东的原因,两家公司的 ROE 都达到了 20%+,东方甄选难望其项背。

而在 ROE 的三因子中,开市客、沃尔玛的净利率其实并不高,都不到 3%,但他们都有更快的周转和更合理的杠杆运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零售从来就是弯腰捡钢镚的活儿,比利润率更重要的是周转。

从种种指标上的差距可以看出,现在很多投资者投资东方甄选,并不是为了业绩买单,而是看好商业模式,就像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逻辑。

那么关键就在于,东方甄选能否成为中国的线上开市客或者线上山姆。

在食安事件频繁发生的现在,老百姓的确需要代表好品质商品。品牌似乎已经不能等同于品质,反倒是掌握流量的渠道更有做好品质的优势。成为渠道品牌同样是现阶段零售行业的趋势,市值榜在此前的文章里提到过:

线下实体零售,走过了从没有品牌管理、没有业务限制的市场阶段,又走过了有品牌管理但不对商品质量、定价、SKU 做要求的地产商城阶段,比如万达。现在实体零售走到了服务型商城阶段,对商品的质、量、价全方位管理,比如山姆、盒马、胖东来。

线上也一样,需要从以收取 " 地租 " 为主要变现方式的地产电商模式,转向服务型电商模式,比如东方甄选、早期的李佳琦。

所谓服务型,就是以商品为核心,通过管理质、量、价,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供应链只专注于创新产品或者按需生产。

做好渠道品牌,绝非易事。

首先,要有极致的供应链把控,它要求对产品标准、生产成本、物流效率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积累。

其次,要兼顾规模与效率。既要保证 SKU 的丰富度以满足需求,又要通过大规模集采降低价格,这其中复杂的运营能力需要长久地下苦功夫。

更不容忽视的是激烈的竞争环境。现在京东、盒马、美团、物美、永辉等都在做自有品牌,甚至是线上线下联合发力,战局已远超单纯的流量竞争,而是综合实力的对决。

东方甄选的弱势在于供应链深度、SKU 广度与基础设施上,优势在于,通过知识直播所积累的独特信任感。接下来就看东方甄选能不能补足短板,持续扩圈了。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