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晗玉
编辑 | 黄绎达
继充电桩与光伏实体资产之后,算力资产终于迎来第一期 RWA" 上链 " 发行。
本月 8 日,奥瑞德成功完成了基于 AI 服务器资产的 RWA 首期发行,资产规模为数千万元人民币。其中,该项目技术层面由蚂蚁数科支持,主要为依托蚂蚁链技术,完成 AI 服务器运营信息的技术上链,确保资产链上数据安全、透明和不可篡改,保障收益的透明度和可验证性等。
投资者对奥瑞德本次 RWA 的发行反响积极,奥瑞德股票在本次 RWA 发行日的第二个交易日,即 8 月 11 日单日暴涨 10%,股票市场相关主体的表现,间接证明了市场对 RWA 项目的关注与认可。
此前一年,蚂蚁数科分别协助朗新集团和协鑫能科完成新能源充电桩 RWA 和光伏绿色资产 RWA。此次奥瑞德发行首期 AI 服务器 RWA,也是蚂蚁数科首次涉足新能源以外的资产 RWA。
从一年以前逐渐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到美国、香港多地稳定币法案出炉,RWA 作为链上资产流转、交易的应用逐渐升温。那么,什么是 RWA?哪些资产类别适合发行 RWA?其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又有哪些区别?
什么是 RWA?
RWA,即 "Real World Assets tokenization" 的首字母缩写,可译为 " 实物资产通证化 ",指的是将现实中的资产,如房地产、应收账款、碳配额等,借助区块链技术转化为数字代币,使其具备数字资产所拥有的交易、拆分与流通的能力。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 RWA 能让那些传统意义上固定的、流动性差的、投入价格较高的实体资产转化成加密货币,以此得以被小额购买、快速交易以及跨境流通。
这一模式将传统金融资产与实体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链上数字代币,为原始权益人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产品。
那么现阶段持有新能源等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如何实现其自持资产的数字化上链交易?
观察境内 RWA 项目发行,这一过程通常由一个技术合作方支持完成。如目前已完成四单 RWA 项目的蚂蚁数科,曾在 2024 年 10 月发布 Web3 产品 " 两链一桥 "。
" 两链一桥 " 具体指 " 资产链 "、" 交易链 " 及 " 蚂蚁链可信跨链桥 "。" 资产链 " 在内地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实体资产能够被数字化和标准化,从而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是典型的非标转标的过程。" 交易链 " 则侧重于将资金通证化,特别是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的高效流转和交易。
不过彼时因监管对于虚拟资产交易的态度尚不明朗,因而合规成为业内担心的首要问题。
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RWA 在合规建设方面则取得一定进展。如中国信通院联合 20 余家企业制定的实体资产上链技术规范,首次系统性提出数据上链全流程技术要求,涵盖资产确权、数据采集、信息披露、智能合约执行等关键环节,被视作 RWA 领域的 " 类 5G 标准 "。
今年 8 月 1 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为法币稳定币发行人设立发牌制度。在 RWA 业务中稳定币通常作为价值流通载体,该条例出台使得相关业务在代币发行、交易环节有了明确监管依据,进一步降低了合规风险。
就在本月 7 日,香港 Web3.0 标准化协会、香港理工大学等机构又联合发布《RWA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篇 2025》(以下简称 "《报告》"),系统性提出资产筛选的标准和框架,明确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是实现 RWA 规模化落地的资产需满足的三大门槛,为企业筛选可代币化资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报告》标准对应到当下市场,哪些资产类别最有潜力被 " 包装 " 为 RWA 发行?
哪些资产类别适配 RWA?
《报告》指出,实践中 RWA 应用场景持续扩展,目前已初步应用到以下五类主流资产:
1. 黄金、债券、应收账款、基金等金融资产;
2. 充电桩、光伏等新能源资产;
3. 酒店、房地产等不动产;
4. 碳信用、数据、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5.GPU 硬件等算力资产。
以奥瑞德最新完成的算力资产 RWA 为例,底层资产是奥瑞德子公司深圳市智算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 AI 服务器。
算力数据中心高度数字化,且通过云平台,算力的资源使用、计算小时数和收益分配等数据可实时监控,收益透明可验证,与 RWA 链上的资产可信要求天然适配。而伴随 AI 的时代浪潮,算力市场规模节节攀升,这亦与 RWA 的要求高度契合。
房地产之所以成为适配 RWA 的优质资产,是因其具有 " 实物资产 + 收益载体 " 双重属性。一方面,当前全球各国对房地产均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产权登记制度,资产确权清晰;另一方面房地产收益来源,如租金、资产增值等,相对可预测、可量化,而传统房地产又价值较高、不易分割,因此借助 RWA 房地产被转化为数字代币,有望精准解决其流动性困境。
如美国首个房地产代币化案例,RealT 将当地住宅物业进行代币化处理,用户最低只需 50 美元即可持有某栋住宅的 0.001% 权益,并参与租金分配,降低了投资门槛,提高了市场活跃度。
而金融资产,如债券、基金、股票、贵金属与大宗商品等,因具备天然的数字化基因与合规化基础,也是 RWA 的理想标的。如 Ondo 推出的代币化美债基金 OUSG,其 TVL(总锁定价值)在全球 RWA 平台中排位靠前。
其他新兴领域,如 AI 算力等,凭借 AI 产业 " 刚性需求 " 和可信 " 数字基因 ",也成为 RWA 的理想锚定资产。
但《报告》筛选出一批适于发行 RWA 的资产类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 RWA 最初兴起的阶段,部分声音所认为的 " 万物皆可 RWA" 如今看来过于乐观。
《报告》即明确指出,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进行 RWA 代币化," 万物皆可 RWA" 是一个伪命题。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数科区块链业务总裁边卓群也曾提到,过去一年蚂蚁拒绝了很多资产的 RWA 需求,包括农产品、红酒、高端名画等。因为诸如艺术品等资产首先就缺乏公允评估标准,无法满足 " 价值稳定性 " 的要求。
RWA 如何改变成本、门槛及信任机制?
从资产层面来看,RWA 有潜力盘活 " 投不起、动不了 " 的沉睡资产。而立足投融资双方来看,RWA 也有望改善传统模式下融资成本高、投资门槛高以及监测间隔周期长的痛点。
首先在融资端,通过智能合约,RWA 极大简化了传统融资流程。传统融资依赖线下调研与中介机构参与,流程繁多。如企业发行信用债,需经过券商承销、律所尽调、审计机构核查、交易所审批等环节,中介费用占融资额的 2%-5%,且从筹备到落地通常需 3-6 个月。
即便流程较为精简的银行贷款也需提交财务资料、经历抵押物评估,审批周期常在 1-2 个月。
而 RWA 依托区块链智能合约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大幅减少中介环节与人工干预,资产确权可通过对接官方数据库完成链上验证,代币发行与收益分配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信息披露实时上链无需线下报备。
如今年 4 月巡鹰出行联合蚂蚁数科发行的二轮换电 RWA 项目就显示,此轮融资仅用时 3 天即实现资金到账,并且融资利率从 15% 降至 8% 以下。
其次在投资端,传统融资对投资者资质与资金规模要求较高,如银行理财、信托产品起投额多为 5-100 万元,信用债起投额常达 100 万元,股权融资更是仅向净资产超千万元的合格投资者开放,散户难以参与。
RWA 通过资产数字化拆分,将高价值资产转化为小额标准化代币,让融资方可触达全球海量普通投资者,募资范围显著扩大。如巡鹰出行二轮换电 RWA 项目将百万级换电站未来收益拆分为 10 元一份的数字资产,将起投额直接降到 10 元,普通投资者通过合规平台即可认购。
此外,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保障了所有交易记录不可篡改、资产数据实时可查,也提升了审计效率,一定程度上可实现数据增信。
如在换电资产领域,银行对设备的抵押率通常仅为 30%-50%,缺乏实时数据验证常导致优质资产被 " 低估 "。而区块链能实时上传设备运行数据,投资者可直观监测每块电池资产的运营状态,改变了传统融资方式依赖每季度或每半年披露财报了解项目运营情况,信任机制较弱的痛点。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近期撰文中也提到,RWA 改善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链上交易能够实现全球可访问性,支持 7 × 24 小时跨境交易,从而吸引全球资本参与;同时基于区块链记录资产交易全流程,强化了交易透明度与安全性,降低了篡改与欺诈风险。
从融资成本的降低、投资门槛的普惠化突破,到信任机制的技术性改善,RWA 正在打破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尽管优势显著,但当前全球多国在虚拟资产的监管层面进度不同、各有差异,表明合规挑战仍是众多沉睡资产借道 RWA 在全球开展跨境融资的主要风险和阻碍。
杨涛亦指出结构化金融创新将带来诸多风险挑战,并特别提及如金融衍生品一般的多层次嵌套可能带来信息不透明与市场复杂性、放大市场波动和影响金融稳定等。
从资产属性来看,RWA 与资产证券化 ABS 有一定的相似之处。ABS 被设计出来的一大初衷是将缺乏流动性的沉淀资产,通过特定的交易结构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然而,在提高了资产流动性的同时,其结构复杂、难于被监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比如,在 2008 年的次贷危机中,以次级贷款为底层资产的 ABS 大量出现,并面通过金融网络向全球投资者广泛出售。这一过程不仅因 ABS 本身复杂的结构使得监管难度大幅提升,而且由于资产跨地区流动,导致次贷风险从美国国内扩散到全球资本市场。所以,次贷证券化的结构复杂、不易监管,是次贷危机快速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业界显然也将此视为前车之鉴,前述新发布的《报告》就指出 RWA 仍处于监管 " 重叠 " 与 " 空白 " 并存阶段,监管机构可以在现有证券、商品、信贷等监管体系基础上,依据 RWA 底层资产属性、收益结构与市场流通程度,明确分类监管逻辑,建立 " 穿透式 + 功能导向 " 的合规路径,打通资产的数据化、资产化和通证化全过程。
RWA.xyz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底,全球链上 RWA 资产总市值已突破 250 亿美元(不含稳定币);波士顿咨询等机构预测到 2030 年,RWA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 万亿美元大关。而如何在扩张的同时找到风险与安全的平衡术,是这场区块链上的金融创新亟需解决的问题。
*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