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虎嗅APP 11小时前

钉钉无招:做 AI 要拒绝傲慢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8 月 25 日,在阿里杭州总部,虎嗅见到了钉钉 CEO 无招。

这是他离开钉钉五年,回归后首次面对媒体,也是他在 48 岁本命年的一次敞开心扉。上一次虎嗅和无招交流,还是 2023 年 11 月,当时无招从阿里离职创立两氢一氧,并开始关注跨境的机会。

无招说,他对于 AI 的深度思考,是源自创业时期,那个时候的一段国外之旅:当时两氢一氧的宠物陪伴智能设备开始出海,2024 年,有国外客户要求无招去提供 " 视觉识别 " 服务。无招带着设备去了国外,结果他发现按照当时的技术,AI 其实很难真正做到 " 智能识别 "。

" 那一刻我意识到,AI 时代做产品的本质思路,并不是思考 AI 怎么服务人,而是人该如何服务 AI,让 AI 最终用 AI 的思维、AI 的方式去做事。" 无招说。

在国外的这次 " 启发 " 也成为了无招重新思考钉钉的缘起,2024 年下半年他不断和 AI 圈的人和不同行业 CEO 交流,去思考到底该如何做 "AI 时代的钉钉 ",并最终形成了具体的想法。

四个月前,无招回归阿里,重新掌舵钉钉。

虎嗅独家获悉,在回归伊始,无招先用了半个月时间 " 查产品问题 "、" 查组织问题 "。在产品侧,无招认为当时的钉钉较为臃肿,不够简洁高效,他带着不同产品线一条条过细节,并要求每个产品线去获得真实用户反馈。

在组织侧,无招开始推动钉钉的 " 创新化 ",在内部他打破了以往钉钉的层级,力推扁平化。任何员工包括实习生,都可以直接找到无招交流产品思路并主动申报 " 创新项目 "。无招说自己的工位和所有人一样,在大开间里、一个普通的电脑桌。这些主动找无招交流创新想法的人,如果能够说服无招认可方案,便可以成为 " 创新小组 " 的负责人。

创新小组,是无招回归钉钉后在组织侧的 " 新事物 ",截至目前钉钉内部成立了十余个创新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 AI 场景或者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此前并非无招 "D"(D:阿里语境中直属下级的意思)的人,成为了创新小组负责人并直接向无招汇报产品。

虎嗅了解到,无招对于所有创新小组的要求是 " 快速迭代 ",并按照 " 共创三部曲 " 进行考核。在迭代上,钉钉整体保持每周迭代、AI 场景和工具基本上保持两周内一个关键更新。

而共创三部曲,则是钉钉早期曾经采用过的方法:首先要有一个 idea 并在内部推演通过、其次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第三步要拿给陌生人反复测试并得到客观反馈。经过这三部曲验证后的工具、功能、产品,才会获得存活的机会。

" 我要求他们不要有大公司的傲慢感,要拒绝傲慢。" 无招说他刚回归钉钉时,感觉团队对于 AI 的认知有限,且有较强的傲慢感(指对客户和用户不够谦卑),无招开始带着员工去拜访客户。他曾早上 7 点多带着团队成员,直接来到某家居品牌门店现场进行调研,也曾带团队重新梳理用户反馈并计算真实的用户满意度。" 我觉得我温和了许多,我会去说服团队,会用客户反馈、真实数据去说服。" 无招向虎嗅表示。

相比于十几个月前,无招发生了很多变化,从身份上他再次回归阿里并掌舵钉钉;从给人的感觉上,他重新回到了那个熟悉 " 带队冲锋、性格直率 " 的 " 钉钉版无招 " 状态。

8 月 25 日当天,钉钉发布了无招回归 4 个月后的第一份 " 成绩单 ":8.0 版本,钉钉 ONE。这是一款明显 AI 化的钉钉,包含了 AI 表格、AI 听记等一系列功能和工具,此外钉钉还发布了智能硬件 DingTalk A1 ——一款可以磁吸在手机上的 AI 硬件产品。

在谈及这款 AI 硬件产品是否会像当年钉钉最早出现后,曾被吐槽为 " 考勤工具 ",无招认为,外界对钉钉有一些误解:" 钉钉做考勤的目的,是为了让考勤更人性化、更方便 没有钉钉,企业难道就没有考勤了吗?依然会有指纹考勤。" 无招也对未来钉钉的定位进行了描述,他认为钉钉可以去重新定义未来全球新的工作方式,他觉得自己和团队正在尝试通过 AI 改变真实的 " 物理世界 "。

针对回归 4 个月的感受、此前创业对今天钉钉的影响,以及 AI 时代钉钉如何保持团队创新能力,虎嗅和无招进行了交流,下附交流实录,有删减:

虎嗅:像 DingTalk A1 这样的硬件产品,从立项到做出产品,总共时间不到 4 个月,这个效率怎么保证的?

无招:在创业两氢一氧时我们也在做硬件,钉钉此前也有硬件中心和供应链伙伴,所以当我们下决定去做硬件时,是有这些基础的。我们大约有四五十人这四个月投入到了 DingTalk A1 项目里,他们应该每天睡觉不超过 5 个小时。确实是一种创业的风格,创业状态。

虎嗅:你这次回归,内部出现了十几个创新小组,DingTalk A1 项目也属于创新小组的成果?

无招:对的,他们也是创新小组之一。

虎嗅:创新小组这个灵感你是什么时候有的?

无招:我在两氢一氧时就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我把这个方法带回到了钉钉。本质上,我是想强化团队的创新能力,去断绝大公司里团队常有的傲慢感、创新力低下等问题。

虎嗅:那这个创新能力,该怎么去确保?

无招:要选对人,你要想明白能吸引什么样的人、看重什么样的人。你总能闻到和你有同样味道的人。当时,我回来后,我让所有产品经理进行一轮 Review,我要看看大家到底怎么思考的。我仔细观察,听他们把自己的产品讲一遍,然后又去拜访所有的客户,这个时候其实你就能看出来哪些人是有想象力、有创新苗头的。

虎嗅:我们上次聊的时候是 2023 年 11 月了,当时你有了今天这些围绕钉钉 AI 化的想法了吗?

无招:其实是大半年前我想清楚的,有了一个雏形,我当时思考的核心问题就是 AI 时代的钉钉该怎么做?以前人们的认知是,AI 帮人解决问题;但我的认知是,人怎么去帮 AI 解决问题。主体是 AI 而不是人,这是 2024 年下半年我思考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回到钉钉视角,那就是 AI 时代钉钉到底该长什么样子?我意识到这里面最关键是想清楚人该如何帮助 AI 去解决问题,然后在这个逻辑下,钉钉去进化。更进一步,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机会,中国人可能是第一次可以去定义全球的工作方式。

虎嗅:那你 2024 年的这些思考,当时想到什么程度了?哪些方向是一定会做,哪些是不做的?

无招:大的方向是确定的,细节其实是一边做一边改,有些东西光靠想也不行,做了才知道。但我回来后,发现自己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大家对于 AI 的认知有限,大部分人对于 AI 的认知还在应用层,也就是在想一个简单的事情,而不是说钉钉作为一个 AI 工作平台到底该怎么变。

虎嗅:是因为一些惯性?

无招:惯性可能是有,还有一个可能是,此前我在外面创业。创业时,对于企业、平台的认知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在创业时,对于 AI 的理解加深了。我在想怎么去做 AI 普惠,怎么去做一个平台,而不只是一个 AI 应用或者 AI 功能。

虎嗅:2024 年是什么机缘,让你去思考 AI 时代怎么做钉钉的?

无招:我当时创业帮其他企业做智能识别服务,有一个产品是做 " 猫智能识别 " 的,然后有国外的客户希望我们用这个设备去帮他们做识别。但是我们发现,技术并不能真正的智能识别。我当时意识到,其实我们人是在帮助 AI 去认知真实的物理世界,这是一个关键的过程。

虎嗅:你刚才提到,刚回到钉钉时,发现一些团队成员对 AI 对产品的认知有限,你是怎么推动他们去改变的?

无招:我让他们不要傲慢、不要自以为是。

虎嗅:你回来时,当年的老部下大概还有多少?你是怎么去拉齐认知的?

无招:这可能不是 " 是不是老部下 " 的问题,是持续进化成长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当时我想推动客服产品升级,他们给我的回答是响应率多少、满意度多高,但很多答复其实来自于经验,而不是真实的观察和真实的用户反馈。

我觉得互联网人有时候是比较傲慢的。于是我带着团队一条条去看,去获得真实的用户反馈,去观察真实的用户行为,可能会为了一个细节问题,花三四个小时去碰。拉齐对 AI、对产品的认知,可能光靠说教是不行的,你的花时间带着团队去做,他们会开始有感觉。我们有大约 1000 多人,你要去说服、去引导。我觉得我这次回来,变得柔和多了。

虎嗅:那你的团队成员,他们会和你辩论吗?

无招:我团队成员有时候辩论起来很凶的,我绝对不是那种不让下属说话的人,相反我们是鼓励每一个人,甚至实习生都可以充分表达意见的。

虎嗅:那你被说服过吗?

无招:比较少。但有过,比如我们之前有个企业项目管理的功能,一开始团队说的方案和我的思路不同,我其实不太看好他们说法。但后来他们拿着东西和数据来给我看,那我就很信服,甚至觉得很震撼。

虎嗅:我要追问一下,你刚才提到创新小组的本质是保持组织的创新能力,那你会怎么去设计考核方法呢?

无招:就是回归我们最早的 " 共创三部曲 ",不需要用指标数据去证明他们。因为产品好不好用,客户是会告诉我们的。我要求我的团队,去观察真实的细节,这需要长时间用心去观察。当你的产品真的好用,用户会去真正用起来、去付费。我告诉他们,不要来跟我讲你怎么想,去观察用户怎么想。

虎嗅:你怎么确保他真的去观察了?

无招:比如你到底几点去客户公司?如果你不去客户那儿调研观察,我可以带着你去,给你做一下示范。这样你就懂了对吧。如果我带着你去做,你还不会,那说明可能你不适合这个团队,这个团队需要你去用心观察用户。

虎嗅:这些创新小组,他们能否存活下去有什么关键的考核维度吗?

无招:是否全力以赴。

虎嗅:这个全力以赴是你去评估吗?

无招:如果他们全力以赴,那我可以去兜底。因为有时候在错误时间点做一个事情,可能也做不成,但并不说明这个事情是错的。这种全力以赴精神、这种很 " 刚 " 的态度是宝贵的。

虎嗅:那这些创新小组,具体的指标,是他们所负责 AI 产品或者 AI 工具的用户量吗?

无招:我觉得顺序是先客户满意,然后是规模。先要把一个客户搞定。

虎嗅:那集团高层对你的考核是什么维度?

无招:商业公司肯定会有商业相关的考核,然后你会有一个时间周期去完成。

虎嗅:你内部这个创新小组具体是怎么成立的?是你自上而下还是?

无招:他会自己站出来,这个创新小组的负责人,是自己站出来的。他们会主动过来找我,说想做一个什么事情,我工位和他们都在一起,随时可以过来找我聊。就算你是实习生,你也可以过来找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