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长青研究社,作者 | 唐慧婕,编辑 | 汪照颖
短视频 App,算法的推送常常让人猝不及防。团播场景下一张张昔日 TVB 荧幕上的熟面孔便挤满了屏幕:45 岁的吴卓羲、41 岁的高钧贤、41 岁的王浩信、55 岁的林晓峰、60 岁的郭晋安、64 岁的欧阳震华——六位加起来年龄超 300 岁的 " 男神 "!
他们竟在直播间里跳着网红舞《晚安大小姐》!PK 环节的《九万字》、《万物生》更引发满屏 " 哈哈哈 " 和 " 荒谬 " 的弹幕。
一场 4 小时的 " 团播马拉松 ",观看人数飙至 1929 万,点赞量高达 3528.9 万。算法推来的不是回忆杀,是 64 岁欧阳震华跳《晚安大小姐》——这场面,荒诞又真实。
昔日荧幕明星尚且 " 下海 ",普通老年群体在直播间的处境是否同样乐观?老年团播这片 " 新大陆 ",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开疆拓土。
" 老年 " 遇上 " 团播 "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第七次短视频用户价值年度调研报告》显示,在 2024 年短视频渗透率持续高位增长,50 岁以上银发族贡献主要增量,占比达 33.9%。
在此背景下,汹涌的银发人群,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规模,涌入互联网的浪潮深处。
19 岁的小唐在刷过几个直播间后感叹:" 嚯!现在老年团播可真不少!整活的、表演的、带货的、教学的,啥都有!"
点开 " 小胆没毛病(农村女团)" 的直播间,一群来自河南的叔叔阿姨占据整个广场,顶着大太阳,汗流浃背地跳着动感广场舞。
互动区的 " 点单 " 是他们的动力源——一个 " 热气球 " 就能让 " 阿祖 " 叔叔放个炮,阿姨们齐声喊出 " 祝你大富大贵 ";一个 " 嘉年华 " 则能换来长达 15 分钟的舞龙、舞狮、热舞甚至 " 农村版打铁花 "。
汗水浸透衣衫,笑容却格外灿烂。" 惊喜连连 "、" 互动有爱 ",观众们乐此不疲。
镜头转向陕西宝鸡的 " 村长村长 ",则是另一番景象:方言味十足的普通话,配上魔性节奏的吆喝:" 现在流量还行,还是得卖货!卖货卖货!九块九,发五包,包邮,上车!" 这份不加修饰的土味亲切感,让账号迅速吸粉 18 万,橱窗内多样商品销量也高达数十万。
定位更 " 高端 " 的 " 时尚奶奶团 ",则是一群奶奶昂首挺胸走 T 台,气场不输超模。
翻看她们的过往,还能找到为同龄人开设的化妆、穿搭等直播课程,践行着 " 让所有奶奶像年轻人一样的,像当下的 00 后、90 后重活一遍 " 的宗旨,抖音粉丝已超 373.5 万。
从荧幕 " 男神 " 到田间 " 村播 ",从才艺到带货再到时尚秀,老年团播这株 " 野草 ",正在互联网的土壤里野蛮生长、遍地开花。
它宣告的,似乎是 " 人人皆可成明星 " 的无限可能。
"50 岁,正是闯的年纪 "
"50 岁正是闯的年纪!我要上班,挣钱给主包买车买房!"
博主 " 啊唔大帅比 " 镜头前,52 岁的父亲体验过团播后,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却狠狠戳中了许多同龄人的内心。
短视频平台上," 爆改老爸闯团播 "、" 爆改老妈闯团播 " 话题下,藏着无数跃跃欲试的身影。
CSM 报告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变化:短视频用户中有 58.0% 观看过银发内容,其中 70.9% 的用户因此改变了对老年人的印象或愿意更多交流,68.7% 的用户会尝试视频中的生活技能。
短视频正在悄然重塑代际认知。这群中老年人,不再甘心只做内容的 " 看客 ",他们渴望成为舞台中央的 " 主角 "。
与此同时," 再就业 " 成了银发生活的关键词。前程无忧《2022 年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 的老龄群体退休后有强烈就业意愿,其中近半数为寻求个人价值,超过三分之一为补贴家用或追求更高层次消费。
需求一旦被点燃,便汹涌澎湃。
《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已有超 1508 万人将主播作为主业,其中 60 后、70 后占比达 25%。
门槛相对较低、变现路径看似直接的团播,自然成为许多中老年人 " 再出发 " 的热门选项。
" 我奶奶说:‘跳两小时广场舞就有 50 块!这钱谁不赚!’我们劝都劝不动。" 评论区里的吐槽,道出了老人赚钱欲望的强烈。
然而,对许多中老年主播而言,直播似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来源,还意味着 " 被看见 "、" 有价值 " 和 " 与时俱进 " 的可能。
然而,直播的意义,对许多老年主播而言,远不止于那几十块。它意味着 " 被看见 " 的尊严、" 有价值 " 的确认、" 与时俱进 " 的不落伍。
MCN 机构的妆造、灯光,让他们在镜头前焕然一新;屏幕另一端的点赞、互动,则提供了久违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仿佛自己真成了 " 银发明星 "。
抖音粉丝超 1227 万的 " 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 " 在 84 岁参与团播时配文:"84 岁奶奶正是奋斗的年纪。" 这份宣言,是无数中老年人心底对活力与生命宽度的渴望。
" 村长村长 " 的大姨也坦言:" 我一天来这开心、快乐,网友还给我取了个 " 奶龙 " 的称呼,我很喜欢网友对我这个老太太的评价,做直播我也觉得很骄傲。"
老年主播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也奇妙地抚慰着其他群体的心灵。他们天然的亲切感与 " 反差萌 ",为年轻人提供了新奇感和情绪代偿,甚至成为某种 " 云孝顺 " 的出口;同龄老人则从中找到了归属感和 " 好好生活 " 的参照与希望。
当 " 年龄 " 特质被互联网重新定义和消费,巨大的流量便如潮水般涌来。
" 牛马 ",还是 " 合作伙伴 "?
在巨大的流量之下,运营方、主播、观众看似举杯共饮,然而,拨开热闹的表象,其商业内核仍是冰冷的流量逻辑。
平台和 MCN 机构敏锐地嗅到了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京东《2024 银发族消费报告》显示,2024 年 1-9 月,银发族线上消费的成交单量、用户数、金额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了 238%、187%、105%,消费行为日益趋同于年轻人。
老年团播,正是精准收割这一庞大流量的新利器。
一方面银发主题团播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在银发经济成为热点、银发群体展现巨大消费潜力的当下,有利于开发潜在的消费对象。
另一方面银发主题本身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区别于颜值、技术赛道,具备 " 反差 "、" 荒诞 " 感,恰逢年轻人的青睐。
除此之外,不少年轻人通过观看老年团播来寻求情感代偿,通过 " 云孝顺 " 填补内心的空虚与期待,为撬动其消费提供了心理支点。
结合老年主播的优势和团播的形式,老年团播往往采用 " 平易近人 " 的策略。
一是内容平易近人。老年团播更多的面向下沉市场,内容选择更多以简单舞蹈、生活化剧情为主,如:简单团播舞蹈展示、" 老年人劝架 " 剧情等,降低创作与参与门槛。
二是消费平易近人。中老年团播往往采用 " 一元点歌 "" 五元点舞 " 的低价礼物机制,相较于年轻女团动辄数百元的 " 嘉年华 " 门槛,门槛更低,更符合年轻人和下沉群体的消费逻辑。
此外,老年团播销售的选品聚焦日用、农产等低价刚需,让人没有购买压力。
三是表达平易近人。中老年主播在团播时会融入方言、地方特色等元素,能够很好的增强本地用户粘性和共鸣感。
然而,在这场以 " 老年 " 为卖点的流量盛宴中,聚光灯下的主角——老年主播们——其境遇却并非总是光鲜。
据 " 新识研究所 " 此前透露," 团播主要是公会赚钱,一般出镜主播提成在 15% 到 25%,主持人 5-10 个点,运营提一个点,薪资成本在 30% 以下,如果一个团月音浪能拿 400 万,扣完平台分成净利润能有 10 万。"
然而,对于一些素人老年主播来说,他们的分成比例可能更低,仅占 10%-20%。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 MCN 机构被曝出深入偏远地区签约主播,配合编造虚假故事博取同情,而这些中老年主播的分成比例甚至只有 10% 左右。
当直播间的打赏金额不断攀升,但老年主播实际到手的金额似乎没那么理想。
工作强度是另一重难以回避的现实挑战。
许多中老年团播沿用年轻团播的 " 高强度流水线 " 模式:热场小舞、个人展示、团体表演等环节环环相扣,内容时长常受打赏实时支配。
单场直播动辄持续 4-6 小时,加上妆造、排练、复盘,工作时长更长,部分主播甚至需要直播到深夜。
老年主播因长时间直播过度劳累伤害身体的新闻已非个例:63 岁的马景涛就曾被报道因连续多日工作超过 12 小时而在直播中昏倒。尽管警钟已响,不少机构对老年人的直播时长要求却依旧严苛。这种强度对年轻人已是考验,对中老年主播而言,其身心负担不言而喻。
他们怀揣着 " 跳跳舞也能赚大钱 " 的朴素期待走入商业铸就的殿堂,抬头看见的或许并非 " 我有需求,你有途径 " 的平等合作,而是一纸高强度工作和低分成回报的 " 牛马 " 契约。
结语
中老年团播的火爆,的的确确让许多人看见了互联网的普惠性和银发族的无限可能。
细细思考,中老年团播似乎还悄然触及到了中老年群体潜藏的深层需求,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窗口。
但潜藏在其中的:内容低俗化、价值分配机制不公平不透明、中老年主播的身心健康与合理权益难保障的问题,仍然难以忽视。
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怎么让这些参与其中的老年人,真正被当人看,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当我们为 "300 岁 TVB 男神 " 的舞步欢笑,为 " 农村女团 " 的活力点赞时,不妨再继续追问:这种方式真的能让叔叔阿姨们过得更好吗?真的能满足他们说说心里话、证明自己价值顺便赚钱零花钱的需求吗?
更关键的是,这套围着流量打转的玩法,能不能改改?怎么让这些付出汗水甚至健康的主播,拿到他们该得的那份?怎么让直播间不只是过度消耗他们 " 老来俏 " 的橱窗?
技术本来能填平数字鸿沟,让老人和年轻人多些连接,生活更丰富。但现在,它会不会只是造了个新牢笼?
老年团播的火爆,是市场看到了机会,但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商业规则里的冷漠,和人文关怀的缺失。它往哪走,考验的其实是:我们在追逐流量和利润时,能不能守住那条线——让技术真正惠及每个年龄的人,而不是在热闹底下,又添新的隐忧。
这场关于怎么连接、怎么定价、怎么尊重人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 TopKlout 克劳锐 ,《中老年团播,秀场直播的 " 新变种 "》,2024 年。
2. TopKlout 克劳锐 ,《300 岁 TVB 老人团播打 PK," 视帝们 " 为何集体卷起来了》,2025 年。
3. YangFanJame ,《号称【吊打内娱】的团播,到底是谁在看啊!》,2025 年。
4. 锌刻度 ,《中老年团播,年轻人围观,谁赚钱?》,2025 年。
5. 字母榜 ,《中老年卷进团播赛道》,2024 年。
6. 蝉妈妈 ,《300 岁 TVB 老人 " 下海 " 团播,被资本做局了?》,2025 年。
7. 唐唐 Talk ,《卖惨、欺骗、压榨、老人直播乱象丛生,熬夜赚下 100 块,MCN 机构抽走了 90%》,20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