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8分钟前

晚发的腾讯 AI 先摘桃,又一个“微信级”王炸?

文 | 财经故事荟,作者 | 万天南,编辑 | 陈纪英

AI 战略权重高于 " 全厂的希望 " 视频号,战略价值上限可以比肩微信,是新周期的跳板。

腾讯二季度又又又又赢麻了。

营收和净利润均远超预期。此前券商对腾讯 Q2 的营收预期普遍是 1800 亿左右——比如国海证券预测 1796 亿元,光大证券预期 1799 亿元,结果腾讯直接干到了 1845 亿元。

特别是广告业务——据 QuestMobile 披露,2025 年 Q2,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同比增幅仅 6.8%,腾讯 Q2 广告同比增幅却飙涨到了 20%,直接把大盘按在地上摩擦。

广告暴涨靠什么?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 · 米歇尔透露,一靠 AI,二靠生态闭环。" 我们在广告领域部署 AI 的举措,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变量。"

他还多少有点凡尔赛地澄清,本季度电商和外卖平台拿出更多资金补贴用户,所以相应减少了广告投入,但并没有挡住腾讯广告大涨;而且,腾讯短视频(视频号)的广告加载率目前仅有 3-6%,远低于同行(抖音)的 13-16%,所以,本季度的增长并非依赖加载率提升。换句话说,腾讯广告还有大招没放——如果拉满加载率,视频号广告还有翻倍增长空间。

先摘到 AI 桃子的腾讯,在 AI 布局上,其实不是最早的,起码 2023 年,腾讯还是 " 观望 " 态度。

未先发却先至,AI 俨然已经成为腾讯的新王炸——从原生 AI 应用元宝到微信的插件式 AI 应用,AI 成为腾讯的新王牌了;从广告,到游戏,再到电商业务,AI 都在给力加持。

不过,腾讯财报虽然对腾讯 AI 的价值做了肯定,但并未明确量化 AI 对于业绩的驱动价值。

腾讯的 AI 布局,能否兼顾务实与务远?

一、AI 明牌,又一个 " 微信 " 级王炸?

"AI 成新业务基因 ",这是腾讯的官方表态。

以游戏为主的增值服务业务同比增长 16%,靠 AI ——《王者荣耀》及《和平精英》都加入了 AI 应用。有位朋友是王者荣耀忠粉,但组队时总会碰上菜鸟玩家让他很不爽。这个烦恼其实可以靠 AI 解决—— AI 语音助手 " 灵宝 " 可以对局陪练;对于小白们,AI 可以提供战术指导。

连续 11 个季度双位数增长的广告业务,本季度猛涨 20% 也靠 AI ——升级广告基础模型,落地 AI 渗透到广告创作、投放、推荐及效果分析全链路中。比如腾讯广告投放平台上线了智投功能,广告主只需下达营销目标,设置预算和简单创意,AI 即可完成自动创编广告并进行投放。投放 ROI 提升,广告主自然更愿意下单。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同比增长 6%,同样靠 AI ——混元基础模型升级,AI 被落地到生产力工具中,比如腾讯总裁刘炽平特意提及的腾讯会议中的会议总结功能,以及腾讯文档中的辅助写作功能等。

在插件、APP、网页等多重 AI 应用形态中,腾讯都有布局。

刘炽平透露,目前腾讯在 AI 关注四个指标:一是 AI 对存量业务的驱动,二是关注混元大模型的性能和质量,三是追踪 AI 类应用的用户增长情况,四是追踪整个生态系统中其他 AI 相关创新产品的进展。

作为原生 AI 应用的元宝,入场较晚,但野心不小,目标不止要拿下高精尖用户,而要锚定大众用户群体——元宝视频号的推广内容,接地气到有点魔幻了,覆盖租房、P 图、备考、喂猫、养花、开店、逛街、买菜等场景,要当职场搭子,也要当生活搭子。

据刘炽平透露,在元宝的广告投放节奏上,腾讯一季度大力推广,二季度的重点是改进产品。待产品优化后,还会继续大力推广。

推广相当有效,从 2 月到 3 月,腾讯元宝日活激增超 20 倍。另据 QuestMobile 数据,今年上半年,67.4% 的原生 App 负增长。但腾讯元宝却逆行向上,以 55.2% 的同比增速,位居上半年 AI 原生 App 用户规模飙升榜的第二名,仅次于 Deepseek,不过其用户量相比字节的豆包还差距不小。

AI 很重要,但腾讯也并没 " 大撒币 "。刘炽平透露," 我们正在以相对精细化的方式管理成本。如果可以使用更小的模型,我们就会选择小模型,其成本会比使用旗舰模型低得多;如果我们通过软件升级持续提升推理效率,成本也能得到控制。"

AI 对腾讯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判断是,其战略权重高于 " 全厂的希望 " 视频号,战略价值上限可以比肩微信,是新周期的跳板。

依据如下:一,AI 有望颠覆端侧设备体验和整个 APP 生态,腾讯的拳头——游戏和广告都在被 AI 重构;二,对于腾讯来说,AI 和微信都算是基础设施,视频号还算不上,只是依附于微信生态上的杀手级应用;三,微信和 AI 都有望帮腾讯开启新时代——微信帮助腾讯拿到了互联网时代的船票,而下一张船票就是 "AI"。

虽然 AI 在腾讯已经站上 C 位,但其实也面临挑战。

一来,微信手握的 14 亿活跃用户,很难直接转变成 AI 付费用户。

OpenAI 营收一路飙涨,是靠用户订阅和企业付费并行。据 DemandSage 统计,OpenAI 2025 年 4 月周活跃用户曾达 8 亿,7 月数据回落至 7 亿,仍较年初翻倍。其中,付费用户占比 5-6% 左右,贡献了 75% 的营收。

相比之下,中国用户习惯了 " 免费 ",付费意识不强。所以,腾讯目前的 AI 变现还是要靠 B 端客户来买单," 通过其他业务的增长来补贴用户对 AI 的使用成本。"

二来,腾讯虽然在用户规模、场景整合上手握长板,但在大模型能力水平以及迭代速度上,依然需要补课。

对此,腾讯先前的策略很讨巧,接入 DeepSeek,双模型打团战。不过,外援再强,终归要靠自己。自研的混元,是面子也是里子。在全球权威的 AI 排行榜头部,还鲜见混元的身影。腾讯还得加油。

二、未先发却先至,腾讯凭什么?

先摘到 AI 桃子的为什么是腾讯?

年初 DeepSeek 一度异军突起,大有比肩 OpenAI 之势,其用户量至今仍然稳居第一,把一众大厂 AI 应用甩在了后面。

App 用户量比不过 DeepSeek,大厂 AI 的赢面是什么?

其实,DeepSeek 虽然 " 遥遥领先 ",但在应用落地上却相当佛系,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志对 AI 大模型的周期判断,与急于落地变现的大厂并不相同," 当前阶段是技术创新期,而不是应用爆发期 " ——大厂更务实,DeepSeek 更务远。

佛系的做派,也导致了其流量下滑,Semianalysis 的报告显示,DeepSeek 的用户使用率已从年初 7.5% 的峰值明显回落,官网流量同期下滑至 3%。另据 QuestMobile 数据,截至 6 月,DeepSeek 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规模为 1.63 亿,相较于 3 月的 1.94 亿规模,已经下跌了 3000 万有余,不过用户规模仍然远超大厂 AI 类 APP。

DeepSeek 的这种佛系,给了大厂们截胡的机会。腾讯、百度、阿里等一众大厂陆续接入了 DeepSeek。

今年 5 月,DeepSeek App 流失用户中,56.0% 使用了百度,42.1% 使用了 QQ 浏览器,39.4% 使用了豆包。

不过,此举虽然看似分流了 DeepSeek 的用户,但其实算得上双赢之举。

梁文锋志在 AGI(通用人工智能)," 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让行业直接使用我们的技术和成果。"

而对于腾讯等大厂来说,接入 DeepSeek,一来可以快速补长 AI 能力;二来,避免 DeepSeek 的潜在用户跳出自家 APP,提升用户留存;三来,也可以借势 DeepSeek,为其自身的原生 AI 应用打广告。比如元宝同时支持自研混元和 DeepSeek 两大模型。

除了 " 取巧截胡 " 之外,腾讯在 AI 上未先发却先至的底气,还在于用户规模、场景布局、生态闭环、资源资金上。

据 QuestMobile 报告,截止到 2025 年 6 月," 移动端 - 应用插件 ( In-App AI ) " 用户规模 6.3 亿," 移动端 - 原生 App" 用户规模为 5.7 亿,"PC 网页应用 " 用户规模为 1.8 亿,相比 3 月份分别增长 0.5 亿、下降 0.2 亿、下降 0.3 亿。其中,67.4% 的原生 App 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负增长。

三大模式中,唯有 In-App AI 插件模式一路上扬。今年上半年,74.5% 的插件形态应用保持正增长,平均每个 App(已有 AI 落地的 App)中有 2.1 个 AI 应用。AI 应用群体的结构性变迁,验证了插件形态才是现阶段 AI 落地的最短路径,AI 开始 " 卷 " 系统级整合能力了。

这一趋势下,在 " 大模型能力 + 平台借力 + 场景融合 + 生态构建 " 上具备综合优势的 " 全能 " 大厂,其胜算要远远高于 " 偏科 " 的创业公司。

而纵览国内大厂,拥有超级 APP 的公司,目前其实只有两个,一是腾讯,二季度末,微信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 14.11 亿;二是字节。

换句话说,目前 AI 竞争的主战场,又回到了腾讯最擅长的领域——腾讯的 AI,站在微信肩膀上。

元宝也背靠微信好乘凉,今年 4 月中旬,元宝已在微信中正式打通入口,陆续融入腾讯新闻、腾讯生态文档等核心场景。

对此,刘炽平亮了明牌," 对元宝的推广不会仅仅是在市场上花钱获取用户,我们有很多现有的平台可以利用。我认为,将元宝与我们现有的平台整合,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优势。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除了开始加大对这款产品的推广,我们还会在整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再看投入量级上,目前 AI 大模型俨然已经成了 " 豪门游戏 "。

OpenAI 和 DeepSeek 能遥遥领先,很大原因是 " 不差钱 "。DeepSeek 靠着母公司幻方量化输血,资金资源人力投入量级上,完全可以和大厂匹敌,是其他 AI 大模型公司比不了的。相反,差钱的 AI 六小龙已经开始集体裁员了。

大厂自然不差钱也不差人,靠着高压强的研发投入,完全有机会在 AI 赛道上后发赶超。

今年第二季度,腾讯研发投入 202.5 亿元,同比大涨了 17%,算下来年度研发投入高达千亿了。阿里同样如此,计划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元来布局 AI。

所以,腾讯在 AI 布局上 " 后发先至 " ,并非偶然。AI 能否真正成为腾讯下一个 " 微信级 " 的新周期跳板,只待时间来验证。

相关标签
ai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