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卓倩
编辑 | 彭孝秋
36 氪获悉,专注于机器人全向 3D 视觉感知技术的天津环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视智能」)已于近日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天润嘉诚领投,成都高投跟投,帕累托森林担任独家融资财务顾问。本次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行业配套方案开发以及市场与生产体系建设。
「环视智能」成立于 2024 年 4 月,是一家专注研究机器人感知规划控制技术的科技企业,其生产的全向 3D 立体视觉感知功能标准模组已应用于无人机、无人车、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场景。此外,「环视智能」还可为量产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方案。
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器人对感知的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迁移,从 3D 视觉向空间智能升级,需实现环境建模、语义理解、情景理解和任务规划。「环视智能」创始人孙航介绍," 两年前主机厂注重激光雷达数量,如今越来越多厂家转向纯视觉路线 "。因 AI 技术进步,纯视觉在 99% 场景中可媲美甚至超越激光雷达,且机器人与自动驾驶行业技术相通,自动驾驶视觉技术可下沉至机器人行业。
然而,机器人从专用走向通用的最大瓶颈恰恰就在于感知。激光雷达以点云形式输出,信息密度低,无法分辨颜色、材质,成本仍保持在 3000 元以上;深度相机视野不足 90 °,后端需百 TOPS 级算力,整机 BOM 瞬间破万;纯视觉方案虽能降本,却受限于算力、功耗与海量标注数据,难以在 10% 整机成本红线内落地。多传感器融合又带来噪声叠加、标定复杂、售后成本不可控等问题。行业急需一款 " 看得全、算得快、卖得便宜 " 的通用视觉模组。
「环视智能」给出的答案是一枚直径 10 厘米的标准模组:4 颗 200 ° 广角摄像头融合出 800 ° 全向视野,任意方向均具备稠密空间测量能力,彻底消除白墙、玻璃等无纹理场景下的 " 死锁 " 盲区。模组内置自研硬件 3D 空间计算引擎,将 3D 几何运算从 AI 推理中解耦,仅需 10-30 T 即可在边缘端完成全局 3D 信息、语义理解与意图预测,延迟
" 过去机器人看到一堵白墙等弱纹理情况下,特别容易丢失导航及感知信息,因为没有纹理可做特征参考 ",孙航告诉 36 氪,"800 ° 全向视野保证任意方向都有完备的冗余信息,哪怕正面全是白墙,背面依旧有信息输入,让机器人知道自己‘卡’在哪。"
在技术路径上,「环视智能」提出 " 多目融合 + 硬件加速 " 全向 3D 感知架构,自研 2D-3D 数据复活技术,可将客户历史 2D 图像零标注生成 3D 训练集,节省 80% 数据成本;其开发的无监督空间学习框架让机器人在运行中不断自我进化,形成可持续迭代的通用世界模型。与特斯拉 FSD、Intel RealSense 等方案相比,「环视智能」在视野、算力需求、成本三维同时实现代际差:能低成本适配众多场景,满足机器人行业对低成本、低算力的需求。
「环视智能」成立一年,营收已实现数百万量级,主要针对无人机、庭院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安防类机器人等场景。高校在机器人项目中也产生了小批量订单。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推动产品量产,扩大在无人机、清洁机器人、高校科研等场景的应用。孙航透露,「环视智能」还将向更深层次的以端到端为导向的产品升级。
「环视智能」核心成员来自天津大学博士团队。团队在机器人方向有长期研究和市场化经验,技术团队兼具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商业化经验。创始人孙航在校期间师从齐俊桐教授,毕业后曾担创业企业和大型军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首席架构师,参与无人机、机器人的环境感知、 智能控制、集群算法等技术的设计与研发,应用于无人机集群产品、智能机器人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