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1小时前

博泰车联网冲刺港股:上海滩走出的汽车智能化隐形冠军

2025 年,汽车座舱的硝烟味从未如此浓烈。

" 蔚小理 " 持续刷新智舱体验," 华小魅 " 以跨界之势重塑标杆,一场围绕高算力芯片、AI 大模型和无缝互联的智能座舱 " 军备竞赛 " 已全面打响,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三电与智驾的角逐。

汽车座舱,正从舒适的移动空间,蜕变为车企争夺用户心智与市场话语权的终极战场。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报告,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新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分别攀升至 73% 和 58%,双双占据过半市场份额。面对这股浪潮,车企纷纷加大投入,在推动普及化的同时,更在高阶功能上寻求差异化突围,以抢占市场制高点。

因此,业内也将 2025 年视为 " 智能座舱大年 ",一个根本性问题也随之浮现:智能座舱背后,是谁在锻造这把开启座舱未来的钥匙?谁又能以深厚积累穿越周期,成为这场硬件革命的核心推手?

域控崛起:座舱大年的幕后推手

这场围绕用户体验的 " 军备竞赛 ",其底层硬件支撑正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

近日,在与汽车行业同仁的交流中,当我问及 " 支撑智能座舱市场爆发的关键硬件基础究竟是什么?" 时,他们的答案指向了一个核心部件——域控制器。

是的,答案并非某个具体的芯片或普通用户熟知的零部件,而是一个在幕后发挥核心作用、却不为大多数消费者所熟知的 " 域控制器 "。正是它,构成了智能座舱得以普及和进化的关键硬件基石。

什么是域控制器?域控制器可以理解为汽车的 " 中枢神经 ",它通过集中化处理解决了传统汽车电子架构的痛点。

过去,汽车每个功能,如大灯、音响、门锁等都依赖一个独立的 ECU 控制,就像家里每个智能设备需要单独操作一样。随着功能激增,ECU 数量轻松破百,导致整车线束冗长复杂,甚至可达 3-4 公里、开发维护极其困难,且无法实现高效整车升级。

域控制器的出现,将原本分散在众多 ECU 中的运算和决策能力集中收归到少数几个强大的域控制器中。原有的 ECU 要么被简化成更基础的输入输出终端,要么直接被取代。

简单来说,域控制器就是整车智能化的核心枢纽,它的存在大幅减少了 ECU 硬件数量、简化了线束、降低了复杂度和成本,并使得整车功能的协同控制与无缝 OTA 升级真正成为可能。

域控成为主流,这背后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的必然趋势。在这片由域控制器定义的新战场上,也诞生了一家百亿独角兽,它凭借其长达十六年的专注与深耕,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赋能这场革命的关键力量,它就是——博泰车联网。

作为众多车企智能座舱背后的关键推动者,这家 " 隐形冠军 ",其真正实力究竟如何?

根据其官网信息,博泰成立于 2009 年,堪称中国最早专注于车联网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被公认为行业奠基者。

目前,博泰的客户已覆盖超 50 家汽车品牌、逾 200 款车型,累计融资超 40 亿元。其投资者阵容强大,包括东风集团、一汽集团、海尔资本、上海国盛资本、平安资本、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东方富海、中安资本、北京中科融艺等行业巨头和知名机构,目前公司也已启动港股 IPO 进程。

深耕 16 年,这无疑是一场长期主义的胜利。然而,关于博泰的故事,远非寥寥数语所能概括。

敏锐的直觉

撞上孤注一掷的勇气

深度解读博泰的创业历程,会发现其创始人应宜伦的行业洞察力,早在投身车联网之前就已萌芽。

2001 年,新世纪的第一缕晨光似乎还带着千禧年的余温,空气中弥漫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确定。彼时,博泰创始人应宜伦已在上海广告行业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旅程。这段在品牌传播与市场营销一线的经历,让他得以深入洞察消费趋势,并敏锐地接触到方兴未艾的汽车行业。

在与汽车客户的合作中,应宜伦及其团队清晰地捕捉到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浪潮:汽车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他们预见,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将成为连接人与信息、服务的重要移动终端。然而,放眼当时的产业链,这片充满机遇的 " 新大陆 " 上,专业的车联网拓荒者仍寥寥无几。

2009 年深秋,洞察转化为决断。凭着敏锐的市场直觉和孤注一掷的勇气,应宜伦在黄浦江畔正式创立了博泰车联网。

应宜伦的车联网 " 马拉松 ",就此鸣枪起跑,一跑便是十六载春秋。

2010 年,汽车智能化尚处蛮荒。博泰却已前瞻性地推出中国首个 3G 车联网系统,并与行业巨头上汽集团达成合作。搭载于荣威 350 的 inkaNet 系统,犹如投入智能汽车长河的第一颗石子,激荡起变革的涟漪。

很快,移动互联网的飓风席卷而来,重塑着世界,也深刻影响着汽车。用户对数字体验的渴求,转移到了移动的 " 第二空间 " ——汽车。

巨头入局,硝烟骤起。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携资本与野心,轰然杀入汽车领域。数字座舱这片新蓝海瞬间被点燃,战火纷飞。

在市场的喧嚣中,博泰精准锚定了自己的角色:不做聚光灯下炫目的终端产品,而是选择提供数字座舱的大脑——域控制器成为赋能中国汽车智能化转型的核心 Tier 1,推动钢铁身躯蜕变为智能生命。

产业的进化速度不断加快。2015 年之前,数字座舱的 " 神经中枢 " 尚在沉睡,瑞萨、NXP、TI 等主打性价比的传统芯片供应商占据主导。转瞬之间,高通、英特尔、联发科这些来自消费电子世界的 " 算力狂徒 ",冲垮了旧秩序的堤坝!

2019 年,高通推出标志性产品高通 8155 车载芯片,博泰车联网在 2022 年率先实现了基于高通 8155 芯片的首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量产,以创新的 " 一芯多屏 " 架构落地某头部自主品牌旗舰车型,推动了高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国内市场的普及与应用落地。

随后,数字座舱的黄金时代,在芯片的碰撞与数据的洪流中轰然降临!2021 年,高通 8295 芯片的发布,标志着座舱智能化进入新阶段。算力,成了智能的新氧气。博泰敏锐地捕捉到风向,于 2023 跻身首批提供高通骁龙 8295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厂商,此后与高通、黑莓的合作,成为博泰持续深化与东风、阿维塔、岚图等重量级客户合作的关键助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截至 2024 年底,按搭载高通 8295 芯片的高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定点数量计算,博泰车联网在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博泰的版图还在拓展。以座舱域控为支点,他们切入了另一个重要生态——华为麒麟芯片与鸿蒙系统。成为少数能基于麒麟 9610A 和鸿蒙提供方案的供应商。2024 年底,双方合作升级至源代码层面,博泰深度掌握 HiCar 集成开发,核心能力再下一城。

至此,博泰成为极少数同时深度整合高通与华为生态的企业从中国汽车智能网联化最初的参与者,到破局者,再到中国汽车智能网联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博泰车联网已经牢牢占据了 " 智 " 高点在中国智能座舱产业跃迁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博泰车联网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博泰的 " 三级跳 " 逻辑:

从 0 到 1(2009-2014):以技术原创定义空白市场,敢做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从 1 到 N(2015-2019):用模式创新打破行业惯性,专利筑墙、生态拓界;

从 N 到∞(2020 至今):借生态牵手巨头,冲刺全球智能汽车核心供应链。

每一次关键节点的突破,都印证了中国本土 Tier 1 在智能座舱 " 军备竞赛 " 中正掌握日益强大的技术话语权。博泰车联网的十六年征程,正是中国智能汽车核心供应链自主创新与韧性成长的缩影。

从黄浦江到港交所,

一场属于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2025 年 6 月 13 日,中国证监会关于博泰车联网赴港上市的备案通知书正式落地。这家智能座舱龙头,其 IPO 进程正式迈入最后冲刺阶段,即将迎来港股市场的终极考验。

根据 2025 年 3 月更新的招股书,博泰车联网营收从 2022 年的 12 亿,到 2023 年的 15 亿,再到 2024 年接近 26 亿,同比飙升 70.9%。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博泰以 11.9% 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第二大供应商,估值已突破百亿大关。

此次备案完成,标志着博泰距离成为 " 中国智能座舱港股第一股 " 仅一步之遥。博泰车联网的港股 IPO 若成功落地,将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里程碑,更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升级的关键节点。

回首 16 载征程,这是一场属于长期主义的完胜。在暗流涌动的汽车科技竞技场," 长期主义 " 绝非空谈,而是一场需要持续重金投入、坚定信念与非凡耐力的马拉松。

博泰车联网,用一场长达十六年的长跑,从上海滩起步,到即将叩响港股 IPO 大门的行业巨头,其逆袭的密码,深藏在创始人应宜伦的 " 技术信仰 " 与 " 战略韧性 " 之中。

技术为本,是博泰穿越周期、抵御风浪的压舱石。

十六年来,博泰的根基始终扎在研发的沃土里。招股书无声诉说着这份坚持: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 7 亿元。数字背后,是 6034 项专利申请筑起的技术高墙,是 1721 项专利授权(含 898 项发明专利)铸就的竞争壁垒。

从国内首个中文自然语言车载语音交互系统 iVoka,到首个避开拥堵的车载导航,再到全球首创的固态声场智能系统,博泰的每一步,都踩在技术创新的前沿。

当智能座舱成为主战场,博泰更是倾力构建了从 " 云 " 到 " 端 " 的全栈能力体系:

" 擎 OS" 操作系统如同智能座舱的神经中枢,模块化设计适配千车千面;

" 擎 Core" 硬件平台兼容高通、华为等顶级芯片,以模块化 SoC 架构实现算力的灵活配置与快速迭代;

" 擎 Cloud" 云服务平台则打通了车辆与数字世界的任督二脉,支撑起从远程升级到紧急响应的全场景服务。

" 擎 " 字三兄弟,正是博泰以深厚技术底蕴,为车企提供 " 一站式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底气所在。这意味着,博泰有能力通过提供软件、硬件及云端服务相结合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来实现差异化配置,从而最大化满足车企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博泰通过将擎 OS 核心模块集成到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座舱域控制技术与麒麟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兼容,满足了多个汽车品牌客户的座舱系统定制要求。而以上综合能力,对于身处白热化竞争中的车企们来说,才是抢占新赛点与新方案上车的更优解。

长期主义绝非固步自封。博泰的十六年,是敏锐洞察、顺势而为的十六年。应宜伦的 " 马拉松 " 仍在继续。这位笃信技术的长跑者,正驱动着博泰这艘中国智能汽车的 " 隐形引擎 ",驶向一个由算力、数据和人性化体验共同编织的未来。

智慧驱动时代的浪潮奔涌不息,博泰的故事,远未到终章。

End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