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小时前

徐鲁:夏日里,聆听“长江之歌”

每放暑假,少年们总是盼望能把暑假放到最远最远的远方,放到自己的脚步暂时到达不了、但阅读的目光和飞扬的想象力可以抵达的远方。从长江源,到入海口,江山如此多娇。炎炎夏日里,梦里有山河。有一套书,或许能如一支雄伟的长江交响曲,伴随着少年读者们度过这个漫长的暑假。

这套书,就是由 20 多位常年生活在母亲河长江流域的作家联袂创作的 " 长江的孩子 " 儿童文学原创书系。

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峰,把亿万年的守望化作纯净的雪水河,从皑皑雪山奔腾而下,一路越过无数高山、峡谷和平原,经过数不清的城镇和村庄,拥纳了无数的江河与细流,最终汇聚成一条磅礴的大江。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1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 3600 多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这条伟大的 " 母亲河 ",以她清冽而甘甜的乳汁滋育着两岸的草木与万物,也滋育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和数千年来的希望与梦想。

长江不仅是一条瑰丽的大江和自然画廊,也以她化育万物的伟力,孕育和滋养出了举世公认的长江文明和长江文化。一代又一代长江的孩子,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成长,并且在对乡土的守护和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创造出新长江文化与新长江文明。

" 长江的孩子 " 书系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四辑 25 册,集中了生活在从青海三江源到上海入海口的长江流域的 20 多位儿童文学名家的作品。这套书,是儿童文学作家们对新时代长江风采的一次多音色、多风格的儿童文学书写,或者说,是儿童文学作家们齐声合唱的一支多声部的 " 长江之歌 "。

这里的每位作者,都是生活在长江沿线的儿童文学作家,也都是 " 长江的孩子 "。他们的创作题材,以书写新时代长江的孩子的现实生活,呈现长江流域自然、地理和乡土文化风情,尤其是反映新时代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山乡巨变、青山绿水和美丽乡愁为主,包括小说、童话、散文、纪实文学、童诗等各类体裁。

" 长江的孩子 " 儿童文学原创书系,徐 鲁 主编,武汉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长江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自然生态的繁茂丰饶和文化风情的丰富多样。"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书系的作家们立足各自地域的自然和人文背景而独标情愫,使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的多种自然风貌和文化形态,都有所描绘、呈现与表达。

在长江上游,生活在青海格尔木的女作家唐明的《我从仙米来》,书写的就是三江源地区藏族孩子们的生活故事,有农区、牧区的孩子,也有为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而搬迁的生态移民村的孩子。作者用细腻真挚的笔墨讲述了他们真实的日常故事,通过对高原孩子群像的塑造,让更多内地的少年儿童了解和关注母亲河最上游的雪山、土地、天空、河流、森林,以及生活在这片净土上的质朴的人们。长江离开雪域高原进入巴蜀大地之后,又孕育了神秘的巴蜀文化。廖小琴是从小生活在巴山蜀水大地的作家,她的《走村少年》让我们感受到了巴山蜀水间一种独特和神秘的气象与气息。巴蜀少年的一次走村寻狗之旅,也是一次对生活的探索和认知。在跟随走村少年寻找的过程中,小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新乡村的变化与美好,也将懂得如何坦然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失落和变故。

长江流到中游,孕育了灿烂的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和俊采星驰的赣鄱文化。杨巧的《漂流的红木盆》、九九的《岛上灯塔》、李鲁平的《不老河边》、邓鼐的《蒲公英花园》、王芸的《生命之树》等,从多个侧面与不同视角,书写了生活在荆楚大地和洞庭湖一带的少年儿童们的生活,以及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新山乡巨变。比如《漂流的红木盆》,既写湖湘灵性的山水风物、质朴纯真的人情人性和敦厚淳善的乡村伦理,也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新少年的别样风貌;从《岛上灯塔》里闪耀出来的,更是新长江文明的明亮灯火;《生命之树》从赣、鄂两地的地理特性和诸多传统手艺为切口,描画了一幅生动明丽的新时代赣鄱大地的水乡风俗画,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蕴藏在美丽的大自然和乡土文化中的智慧、性灵与力量,是如何引导和滋润着孩子们,一步步完成了在某些阶段的心智成长。

长江流到下游一直到崇明岛入海口,又滋育了温润明丽的吴越文化。上海作家陆梅的《女孩和她的山河》、江苏作家徐玲的《江豚的微笑》,都散发着这一地域所独有的一种浓郁的江南文化与自然风情的气息。陆梅擅长书写女孩们的童年生活和心灵世界,清雅灵动的文字,描画出了一幅幅麦浪翻飞、绿野满坡、竹林深秀、日子悠长的美好家园素描;徐玲从小生活在长江南岸的江南水乡,她笔下的故事都带有天然的长江气息,尤其是对长江大保护潜移默化影响江边人家日常生活的展现,如江水般纯净明亮的文字,彰显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抒发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期许。

长江文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它的浪漫特质。以荆楚文化为例,读楚辞和屈原的诗歌,我们会看到里面写了多少香草植物和山林里的动物,比如 "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呈现的是一种何其烂漫、绚丽和茂盛的生态景象。在这套书中,董宏猷、张年军、林彦、萧袤、邹超颖、李伟等一大批生活在湖北和武汉三镇的作家的作品,更是让读者看到了荆楚大地上天光水润、浪漫绚烂的文化风采和生活在长江、汉水边的孩子们 " 灵醒 " 多姿的生活故事。这些作品的小主人公,不仅是长江母亲河的孩子,也是长江未来的主人和守护者,是新长江文化的创造者和正在生长的力量。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